88句孔子说孝顺的名言精选
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2、(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3、(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4、(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5、(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6、同类竞争是残酷的,除非是谁也灭不掉谁的实力均衡。我没法说的太绝对,因为世间的事情,本来就不绝对两个字可以说。因为我不能说,要怎么样才合适,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1、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3、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15、《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16、(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18、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9、(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2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21、(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2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25、(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26、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现代鲁迅《鲁迅诗集》
30、(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3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32、周公旦把很多老百姓要做的日常活动都写在周礼里,看着做就好了。孟懿子,孟武伯和后面大名鼎鼎的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学生子思,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孙,亚圣孟子,孟珂,他们是一家啊。所以鲁国的儒学也能一脉传承。
33、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34、不同的人对“孝顺”二字的理解,虽然会有些许不同,但对于“孝顺”行为的实施,却是大体相同的。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林语堂语录》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37、不同的人对“孝顺”二字的理解,虽然会有些许不同,但对于“孝顺”行为的实施,却是大体相同的。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林语堂语录》
38、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9、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0、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关于孝的名言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子孝的名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1、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42、 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43、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4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5、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46、(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47、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48、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50、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1、(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52、(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5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4、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55、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7、(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58、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59、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60、 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6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62、(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6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6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65、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6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7、(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68、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6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70、(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7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7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74、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7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76、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孝》
77、(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78、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7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81、意思是器皿各有自己的用途而不能通用。有道德修为的人,不能只有一才一艺。
82、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83、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8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86、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87、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搜索更多
88句孔子说孝顺的名言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