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句孔子语录经典精选
孔子语录经典
1、然而,历史并没有给孔子以这样的机遇,使他只能以伟大的思想家而非成功的政治家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孔子语录经典)。
8、(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孔子语录经典)。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0、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4、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6、这句话堪称经典!朋友们,赶紧打记下来,十分管用!
1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女子(指美色)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报怨。
18、一直以来,孔子都把颜回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止一次的表扬和称赞颜回,勤奋好学是颜回的最大的优点。
1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0、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2、(3)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3、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24、解释: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谦虚之心。这番话也有教育弟子的意思,让他们知道学与教都无止境,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7、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2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0、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1、(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32、(《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33、·巧言令色,鲜矣仁。(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34、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35、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要注意改正。”
36、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37、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8、出自汉代班固《汉书·枚乘传》。福的产生有自己的根基,祸患也会有自己的根源,出去他们的根源,灾祸便无法产生了。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40、(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41、·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42、(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43、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4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5、(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46、(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47、(4)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9、《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0、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51、“I’lldowhateverittakestowingames,whetherit’ssittingonabenchwavingatowel,handingacupofwatertoateammate,orhittingthegame-winningshot。”
5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3、(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5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不可无傲骨、不可有傲气;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56、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聞;损者三友:友便辟(暴躁)、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ni(心怀鬼胎的人)。
57、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58、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6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61、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6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6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4、(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65、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66、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6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出自清·李渔《凰求凤》。旧谓福祸难测,也无法避免。有时候明知祸事要来,人倒会十分平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躲不过,那就不再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平静地思考对策就是。哭天喊地,慌作一团,不仅于事无补,还显得很没气度。
7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71、 孔子带给我们的是大地上生长的信念;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72、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73、《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74、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75、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搜索更多
76句孔子语录经典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