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105句八仙过海有哪八仙精选

八仙过海有哪八仙

1、八仙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2、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

3、张果老在八仙中是一个骑着毛驴,拿着鱼鼓(一种竹筒做的敲打乐器)的老头形象。张果老是唐朝人,本来单名一个果,因年岁最大,故称张果老。那他年龄究竟有多大呢?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

4、我们在很多民间字画以及影视剧中看到汉钟离的形象经常是一副坦胸露乳、手执芭蕉扇的模样,他手中的芭蕉扇自然就是他的法宝了,而此芭蕉扇与《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不尽相同。据说这把芭蕉扇煽火火灭,煽风风熄,煽邪邪死,变化无穷,化船过海,遮日卷月,收雾行云,威力无穷。

5、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父亲是个做豆腐的,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巧遇正在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测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专门为她盖了一座小楼,为的是常来这里请她算命,何秀姑由此被称为“何仙姑”。(八仙过海有哪八仙)。

6、实际上,吕洞宾六十四岁才开始修道,怎么说也没那么“轻佻”吧。按照吕祖自己的诗集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应该是: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这种清虚高雅的形象应该更加靠谱点。

7、讲完这些“杂牌八仙”,终于开始步入正题了。直到明朝吴元泰所作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也就是《东游记》)问世,“八仙”的人物才正式被确定下来,即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由于以下内容皆是关于这八仙的“神仙”传说故事:

8、这下激怒了太守,命人将他装进竹笼,投进岷江,随之流入长江。后在绵州河边被一位姓石的渔人打捞起来,他却正蜷伏在竹笼里打呼噜,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仙人”。

9、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同时,民间还有吕洞宾与白牡丹谈恋爱传说,这则表示乾坤相合之理。

10、相传有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11、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12、蓝采和常在大街小巷边走边唱,歌词也是随意来,无非有醒世之意。他把乞讨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即使掉了也不顾。或者施舍给穷人,要么花在酒肆中。传言有人在孩童时就见过他,老了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颜依旧不减当年。后来,有人见他在酒楼饮酒,忽然驾鹤飞升。

13、八仙遨海,顿时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急派虾兵蟹将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显其能,兴海所为。东海龙王恼羞成怒,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蓝采和不甘示弱,与之争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住关进龙宫。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

14、韩湘子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啦,今天是叔叔的寿诞,我给您老变个花样,让您高兴高兴。”

15、八仙过海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亦有不少以此为蓝本翻拍的影视剧。

16、张果老,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八仙过海有哪八仙)。

17、第七位“蜀仙”叫范长生,可惜只活了一百来岁,相比容成公、李八百的“好几百岁”,确实逊色许多。不过普通人还是会羡慕不已,故而送个雅号“范长生”(原名范延久)。范长生本是三国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刘备曾请他去做官,执意不去,只好封他个“逍遥公”,并在青城山为其修建“长生宫”(今之鹤翔山庄),供其潜心修炼。

18、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19、明万历年间的学者胡应麟认为,八仙的传说大概起源于元代,涉及到王重阳的全真教。南宋灭亡,咸阳人王重阳起兵反元,兵败隐居终南山,自建“活死人墓”藏身,创立全真教,有弟子长春子丘处机等七人。全真教以苦己利人为宗旨,是道教北派分支,深得百姓拥护,盛行一时。王重阳初创全真教,自号“重阳”,感觉自己声望不够,又拉来三位在当时百姓心中早已得道成仙的古人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助阵,以汉钟离号为“正阳”,以吕洞宾号为“纯阳”,以何仙姑为吕洞宾弟子。百姓听说后,都认为王重阳一定是钟离、洞宾二位神仙的同辈师兄弟,因为名号中都有“阳”字,因之对王重阳的全真教坚信不疑,崇拜至极。自全真教开始,经过民间不断的辗转附会,逐渐凑齐了八位神仙,最终形成八仙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八仙庆寿”的戏剧,剧本使用的是元代的旧本,可见八仙传说源自元代,是不争的事实。

20、汉钟离,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属于离火之象。

21、韩湘子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喜欢吹笛子的帅哥。据说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喜饮酒,二十岁时去洛阳探亲,至此一去不复返,二十多年杳无音讯。再次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对这个“不务正业”的侄孙颇为恼火。

22、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23、汉钟离,又称钟离权,号“正阳子”,他因为巧遇东华先生,得授“长真决”、金丹火候和青龙剑法,后来他又学得“长生决”,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诀”,并修成真仙,被玉皇大帝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24、韩湘子传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子。韩愈在唐宪宗朝做刑部侍郎,反对唐宪宗崇拜佛骨(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写下著名的《论应佛骨表》,触怒宪宗,差点丢了性命,又被贬谪到偏远的潮州。贬谪途中,走到京师长安东南的蓝关,他的侄孙韩湘赶了上来,陪他同往潮州。韩愈此时写下了《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但是,韩愈在诗中绝口未提韩湘有道术。而一些稗官野史,例如《酉阳杂俎》、《青琐高议》等,发挥演绎,附会韩愈的《左迁》诗,说韩湘能够顷刻间雕刻花朵。还说韩愈未被贬谪前,韩湘先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现于花上。

25、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26、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竟有幸邀请到张果老。可一见到其老态龙钟的样子,本欲求长生不老的唐玄宗有点失望地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这般发疏齿落?”

27、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28、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等人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29、吕洞宾:吕洞宾传说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师,道号纯阳子。而历史之中,吕洞宾极可能出生在唐朝末年,名字叫做吕岩。这些在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以及《集仙传》,还有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对其身世均有记载,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有一种说法是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当过两次县令。还有一种说法他是九江人,原来为唐宗室,姓李,后来为躲避武后之祸,改姓为吕。

30、曹国舅,相传是北宋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的弟弟。《宋史》载慈圣光献太后的弟弟名曹佾,年七十二而卒,却没有记载他羽化成仙的事迹。此外也没有查到其他国戚成仙的记载,可能曹国舅系曹佾不过是讹传。《道山淸话》记载北宋晏殊是仙人曹八百托生,所以有人说这个曹八百就是曹国舅,但他又非国戚,何来“国舅”。

31、盘古开天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32、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他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33、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现最晚,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

34、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35、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36、《东游记》毕竟是小说,夹杂一些“俗套”的东西,为的是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更能赢得普通大众的青睐。

37、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

38、汉钟离:八仙中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我们在很多民间字画以及影视剧中,看到汉钟离的形象经常是一副坦胸露乳、手执芭蕉扇的模样,他手中的芭蕉扇自然就是他的法宝了,而此芭蕉扇与《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不尽相同。据说这把芭蕉扇煽火火灭,煽风风熄,煽邪邪死,变化无穷,化船过海,遮日卷月,收雾行云,威力无穷。

39、真实姓名不详,或名许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唐朝人。

40、比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胡吃海喝。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嗜酒、能诗、好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吕洞宾三戏牡丹”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41、◎本文转载自“人民文化”(作者小朱品国学),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2、韩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侄孙早就料到有此一劫了。韩愈感慨良久,遂作诗一首:

43、汉钟离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44、张果老的法器是渔鼓。这种渔鼓是用竹筒做的,最早相传是一头用鱼鳔蒙住的,所以叫渔鼓,但是现在多用猪皮、羊皮蒙住,简板,又叫简子,用竹片制成,两支为一副,简子和渔鼓合起来叫做“渔鼓”。

45、铁拐李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资历最深的一位。最早的传说是在春秋时期,说其本名李玄,遇太上老君点化而得道。一天,太上老君邀请李玄去华山论道,他为赴约而元神出窍,并嘱咐徒儿,倘若七日不返,便可火化其身。中途,徒儿因母亲病重急欲回家,六天没到就提前放火了。

46、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这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

47、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48、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人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傲游东侮。

49、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于人情得女仙。因此,庙会活动——"何仙姑诞",各地庆者甚重,广州得增城庆祝诞期,是太阴历:三月初西安八仙宫得庆祝诞期则以四月初九为准——因地点不同而庆祝日期略有差异。

50、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又名「汉钟离」。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51、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铁拐李的法器是葫芦。据说铁拐李在成为神仙后一直专研药理,并且炼制了许多好的药膏和药方,这种造福于百姓的事情让人们对他敬佩不已,同时人们也认为在他的葫芦中装的都是仙药。

52、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

53、到了五代时期,又流传出“蜀中八仙”。源自当时一位叫张素卿的道士画了幅《蜀八仙图》,图中的八位神仙分别是:容成公、李耳、张道陵、李八百、严君平、董仲舒、范长生、尔朱洞。这八位还确实有点名气,值得详细介绍一下。

54、韩湘子:韩湘子在历史上普遍被认为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太平广记》、《仙传拾遗》中均有相关介绍。

55、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

56、何仙姑,名琼,永州零陵人。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她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57、回到中原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遇到了东华帝君,这次就不走了。东华帝君又传授其更高深的道法,最后,他终于在崆峒山修炼成仙。东华帝君和钟离权都被追奉为全真教北五祖,也有说钟离权是唐朝人,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58、又有一次,刘海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拦住。那女子说自己叫胡秀英,对老刘爱慕已久,非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

59、从沙门岛到蓬莱约十五公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皆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海中。只剩下八名武艺高强、体格健壮的犯人,凭着一定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终于游到了蓬莱。这八位幸存者,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60、以上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三位神仙都在正史中出现过,看来确有其人。张果老是唐代人,汉钟离和吕洞宾是北宋初年人,张果老当然年龄最长,称“老”也是必然。

61、汉钟离见于《宋史陈抟传》:陈尧咨拜访陈抟,在他家中遇到一位挽着发髻的道士。陈尧咨私下里问陈抟此为何人,陈抟说:“钟离子也。”陈尧咨是北宋初年的状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宰相)、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能文能武。陈抟是北宋初年的隐士,好读《易经》,会炼丹,宋太祖赵匡胤很敬重他。不过,皇帝和宰相都熟识陈抟,可见他不是什么隐士。

62、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而关于何仙姑的真实历史原型,说法不但大多数认为,何仙姑叫何二娘,唐朝人。《太平广记》中记载,何二娘只是一介农妇,以织鞋为生,但是何二娘嫌弃家中太闷,于是居住于罗浮山的一座寺庙之下,常常采摘果子给寺庙中的僧人充饥。有一次,一位循州山寺的僧人来到罗浮山寺,称有一天仙女去了自己山头采摘果子,恰逢那天是何二娘出去采摘果子的日子,而众僧人又不知何二娘的果子从何而来,于是大家都认为何二娘便是仙女。

63、张果老回山后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为他修建了“栖霞观”(河北邢台)。张果老有一个怪癖,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倒骑毛驴”。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驴,用的时候可以骑着走,不用的时候就折叠起来放进皮囊里,好不自在。

64、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

65、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66、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曾与恶鬼决斗,乃刚之象。

67、曹国舅在八仙中是一个身着官服,手持玉板(古代官员拿的手板)的官员形象。原名叫曹佾,相传其为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国舅,故又称“曹国舅”。由于家世相当显赫,曹国舅的弟弟便整天只图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甚至强抢民女,横行霸道。

68、据说张果老常居山西“中条山”修炼,唐太宗、唐高宗接连征召过他,都被婉言拒绝。轮到武则天出马,就不好惹了,软的不行,来硬的,抬也得把这老头给我搬过来。张果老便装死,大夏天的,很快他的身体就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悻悻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他。

69、蓝采和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手提花篮的翩翩少年,八仙里就数他最年轻了。他的名字比较“柔美”,形象美丽,常被误解为女性,但却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蓝采和也是唐朝人,其道行之高主要体现在能够永葆青春。据说其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在大街上东游西逛,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穿棉袄,冬天躺雪地。

70、蓝采和的花篮里包罗万象,神秘莫测,芳香袭人,能广通神明,驱除邪灵。

71、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72、吕洞宾在八仙中是一个身佩宝剑、风流潇洒的美男子。而在《东游记》中,吕洞宾却显得比较“俗气”,可能这种“接地气”的形象更受普通大众欢迎吧。

73、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74、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75、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传说民间大旱,韩湘子曾为民众吹箫降雨。

76、钟离权也算是个大根器的人,只花了十天时间,就悟得长生秘诀。学成之后,依依不舍地向师父道别。当他跨出大门,再回头一看,只见遍地野草,刚才所见皆化为乌有。

77、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中,放下担子便称肚子疼。胡秀英百般伺候,吃什么药都不顶用。无奈之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他噙在嘴里。刘海得到宝珠,连忙欣喜若狂地爬起身,就要把宝珠往嘴里放。胡秀英看出破绽,迅速从刘海手中夺过宝珠。经过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告诉了胡秀英。

78、曹国舅: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在八仙过海排名顺序第五名。

79、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加工了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拼盘各自用自己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

80、一次,董仲君忽得重病,数月不愈。无奈之下,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勉为其难地把一位道士送来的丹药服食。才服一半,便大病全无,再服一半,气力超前。始悔前日之愚见,遂弃官从道,隐居在青城山(四川)潜心修炼,这个“蜀”仙应该比较靠谱。可惜名气不够,被大名鼎鼎的董仲舒抢了风头。

81、首先,对于李耳(老子)和张道陵(天师道创始人),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容成公据传是黄帝的臣子,又说是老子的师父。曾经在太姥山(福建)炼丹,后又隐居崆峒山(应该指四川平武县那个,毕竟是“蜀”仙嘛)修炼。据说其修到白发返黑,齿落更生,活了两百多岁。

82、最后一位“蜀仙”叫尔朱洞,是五代时期后蜀小国的一名道士。尔朱是契丹族的姓。传其曾遇异人传授秘法,经常拣白石头往水里扔,弄得市民莫名其妙。后又在街上大卖“仙丹”,每粒售价十二万。当地太守很有兴趣,尔朱洞却说:“太守钱多,非百二十万不卖。”

83、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84、还有种说法是他的这个葫芦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法器,有时候装的是酒,有的时候装的却是仙药,最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变得巨大,甚至可以载人过海。

85、蓝采和,唐代的隐逸。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86、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附近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面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徐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87、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88、曹国舅对弟弟屡教不改后,非常失望。他深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觉得弟弟再这样下去,可能会牵连到自己。遂决定遁迹山林,矢志修道学仙。

89、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90、严君平一生无意于仕途,心思都在治学求道上,代表作有《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等。西汉大儒扬雄也曾拜其为师。在他九十多岁仙逝后,人们于武都山(成都)修建“严仙观”,并凿“君平池”以纪念他。

9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锦绣的宇宙。

92、关于八仙的八仙宫所在地本来为唐朝的皇宫旧址,传说在宋朝时有一位道士在这里看到了八仙,就开始修建道观。12世纪时,道教的全真派盛行,在这里大规模修建道观,奠定了现存的规模,明朝时它已经非常有名,到清朝康熙皇帝时,成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

93、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94、关于八仙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八仙过海”。不过八仙过海也确实有真实原型。

95、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96、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

97、何仙姑是唐朝人,相传其十四五岁那年,忽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身轻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海吃云母粉,发誓终身不嫁,经常往来山谷之中,健步如飞。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入京途中忽然失踪,后白日飞升。

98、蓝采和,一副手持大拍板、半醉半踏歌的模样,其所唱之歌均劝人向善,后得道成仙。

99、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100、铁拐李,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属于兑金之象。

101、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102、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他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103、严君平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的讳而改姓严,又名严遵。严君平是西汉时人,居四川绵竹,精通术数,占卜预测,相当灵验。常在街头摆摊儿给人算命,只为赚点基本的生活费,仅供自己潜心钻研《道德经》。

104、八仙过海故事中所讲的八位仙人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韩湘子、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它们都是道教神仙。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105句八仙过海有哪八仙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