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8句于丹教授讲论语精选

于丹教授讲论语

1、她的讲座我没有听,她的书和博士们的批评文章也没有看,却看到了2007年4月4日《中国青年报》上署名“冰点”的替于丹抱不平的文章——《谁动了我们的孔子》。其中载了于丹对《论语·先进》一段(俗称“侍坐”章)的译文,说是从没见讲得这么好:

2、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现在的英语教学结果应该说对我校的英语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语老师都在尽力,都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有些同学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可以说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要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完这一部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也许还要有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我们要从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等中跳出来,因为这样做,除了给自己添堵外,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反之,我们要积极思考,班级有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们做到了,我们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强的是如何找到并实施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困生的各项能力,将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7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最早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便想拜读了。可书一买回来,趁着热劲,读了不到一半,便搁置了下来。

3、 由此,我又想到“厚德健行”正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校训。有幸成为工大学子,我们在大学四年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正人君子。君子之道,首在立志。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于丹教授学问固然不用怀疑,但好奢侈之风,志在何处便不得而知了。子曰:“以约之失者鲜矣。”君子如果能够约束自己,就能少犯错误,培养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我们都要坚持学习,自我反省,检查得失,及时修正错误言行,使自己的品德日臻完美,止于至善。

4、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

5、《论语》的真谛是什么?在于丹看来,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她从宇宙观、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人格修养、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个方面,着眼于当下谈了自己的心得。

6、《论语心得》书稿付梓中华书局,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从二十一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版的书堆里长大,不敢奢望有一天在中华书局出自己的一本书,就如同从来不敢妄想自己敢站在电视屏幕里谈谈《论语》的话题。 

7、《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就在于他对于人内心本性的理解,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现代,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

8、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怎样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中基本上要做的内容,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他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他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9、世界上的真理,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固然都有朴素的性质,因为它们是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反映;但朴素的绝不意味着就是简单的(这里于丹偷换了概念)。否则要认识、掌握真理,为什么需要人们努力钻研、终生探索,甚至要几代、几十代人奋斗,才能纠正谬解、偏见,学者、科学家甚至普通大众有时还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呢?

10、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11、珠海校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应用”为切入角度,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伦理”出发,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特征。同时以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时空观和中国诗词独到的思维表达方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表达。(于丹教授讲论语)。

12、建议大家不妨抽空看看这本书。《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手中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勿勿看完了,合上书,再看看本上摘抄的合乎自己心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想想以前自己总觉得《论语》有点高深,或是有点枯燥。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论语》确如于丹老师所讲,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用一种简单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智慧。《论语》中的句子,经于丹老师讲解,更加易懂而适用了。有些是点悟了思想中的困惑;有些激励了自己求学的动力;有些则告诉我们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真谛,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13、读到《论语》,就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于丹教授。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舞台大讲《〈论语〉心得》。她对我国古代经典《论语》通俗易懂的解读,一时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其本人也被捧上了“国学大师”的神坛。从此,各种讲座和活动的邀请函纷至沓来,于丹的演讲生涯也开始如鱼得水。

14、忽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又想到了她的书。便又翻出书想静静的品读一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过程。论语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前年的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魅力所在。主要以教化人的品质道德为主,里面还掺入了一些佛家的禅论。教人要"仁",即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间万物和事。

15、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刘修齐的《论语》阅读随想吧

16、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曾子也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17、扁鹊是与华佗齐名的神医,他真正的神奇并不只在于医术,还在于他对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评价。

18、读这本书,的确会产生很多共鸣,如于丹所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19、所以于丹举了个例子。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称赞他:“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是够温饱,有个遮风避雨的地儿了,颜回便陶陶然浑不觉苦。他内心充实着富足快乐,且这种富足快乐并不为外物的多寡而有所撼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都是这种崇尚心灵自由不为外物所累的写照吗?这样的心态便是君子之态。

20、心必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宽厚他人,严于律己。

21、更主要的是,于丹没有理解曾皙语的真正含义——他要做一名教师。

22、“宽则得众”就是你对别人越宽容,你就会拥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红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23、蒙曼是老师倒是真的,是做学问的人。前一段看蒙曼的职称是副教授,更加感觉她是一个有真学问,不沽名钓誉的人。为人师表不需要浓妆艳抹,不需要名饰名包,传道授业解惑即是良师。

24、     孔子的学生曾子有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做到忠诚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我们现代人每天都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角色的转变,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论语》告诉我们,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25、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6、但两千多年前产生的《论语》,决不能成为现代人思想、生活的规范和准绳。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毋乃太过。

2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28、暮春时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说春天率学生去水边洗浴,以祓除不祥,藉以游春。即后来人们于三月上巳日在流水边洗浴宴饮之风俗,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谓“修禊事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孔子‘暮春,浴乎沂’,则水滨禊祓,由来远矣。”

29、2009年8月29日上午,著名学者于丹教授应邀来到枣庄,参加2009齐鲁讲坛枣庄分坛“走进‘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型文化论坛”活动,为我市的d政领导及企业界人士等做了一场题为《国学·智慧——构建和谐心灵》的演讲报告。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诸多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笔者有幸亲临现场,聆听了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精彩解读。

30、当于丹教授走上了新城会展中心的主席台,现场立刻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看到台下座无虚席,看到枣庄人民的热情好客,于丹连连微笑着鞠躬致谢。她说,小时候通过一部《铁道游击队》,知道了枣庄这片英雄的土地,今天能来到这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类智慧的精髓——《论语》,她感到由衷的高兴。几句开场白过后,于丹教授便开始了她的演讲。

31、为志同道合者打造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圈。

32、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34、入选作品将在这里进行最终角逐推文发布后一周内的阅读量与点赞数为有效参考值作品最终成绩=线下打分(70%)+线上评选(30%)

35、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把漂亮话说在前头,先去把事情做了,然后再从容道来。

36、这样的君子标准做来很难,也非一日可就,历史上可称上君子、圣贤之人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孔子的生平就颇为坎坷,尤其到他晚年后,欲使鲁国强盛却因国君的沉湎享乐而失望离去,自此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当权者,传播自己的思想,历经十四年却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后将精力转移到了教育之上,七十三时逝世。

37、于丹老师首次面向公众推出、慧谷家族独家重磅打造家族传承系列课程。

38、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39、书中更多讲叙的是关于提高自身修养,生活的智慧,每一处于丹老师都有很精彩的见解。我想要再次的阅读,去体会那其中的智慧。也因于丹老师的讲叙,让我也想去学习《论语》,学习其中的智慧,这些会让增加我的学习动力,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新的认识。《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4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指他的学生,有弱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有孩子。古代的民间学校即私塾,学生年龄往往参差不齐,相当于现在偏远地区的“复式班”。

41、“那为什么你反而比他们更有名呢?”魏王问。

42、这一段是孔子让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子路、冉有都说要做小国的君长,公西华说要做赞礼的小相,孔子基本上未置可否。

43、如果你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我了解”,那你就是大智者。

44、志必坚。君子胸怀天下,有远大志向,坚持自己的信念,是恒心与定力兼备之人。

45、孔子云“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他那些弟子们的理想的呢?《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什么样的劝告和忠告呢?

46、于丹在央视蹿红,却在北大跌落,不能不令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历来来推崇道德高尚、人格光明的君子之风。《论语》告诉我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个人必须首先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弘扬人间大道,而不是用道德说教来装点门面、标榜自我。诚然,于丹曾因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论语》而大受欢迎,但她只是在嘴上说《论语》,行动上却没有真正践行孔门之道。打着“国学大师”的名头却做着道德失范之事,终于被人唾弃。可见,我们读书人,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更要有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47、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48、扁鹊说:“因为我大哥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的病还没有发作,他一看气色就知道了,于是能够把病消灭在萌芽中。我二哥善于在病人发病初期,就能把病控制住。而我治病,因为功力不足,得眼睁睁看着病人的病往外发作,发到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我才去下药,让他起死回生,于是天下人就认为我是神医。其实我才是最不会治病的人。”

49、但我对其书及赞美她的意见,却隐约有一丝担忧与怀疑。因为上面所举的这一段,在《论语》中并不算深奥,可于丹既未讲清楚其中心思想,又有不少古汉语词义方面的错误,其他部分讲得如何,恐不容乐观。

50、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 字解人生》、《有梦不觉人生寒》以及《此心光明万物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51、一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不能只存放没有思想的大脑

52、《论语》开篇就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既讲了学习,也讲了实践;既讲了处世哲学,也讲了君子胸怀。这些世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历来被认为是成就君子的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就具备了君子的品格。

53、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于丹说,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就是仁爱。孔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他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孔子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叫“知(智)”?老师同样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可见,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5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55、    白平解释说,他所列举的于丹的古汉语知识错误,皆是初学者易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任何学术讨论的价值,故没必要发言。众人听了,彼此心照,相视一笑而罢。因为这是我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所仅见的情况,故记忆犹新。

56、从孔老夫子的“喟然叹”里,我们分明可以听出他老人家与曾皙的心理共鸣和不得志的感慨与无奈。

57、扁鹊说:“大王你错了,我们家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医术其次,我是最差的。”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8句于丹教授讲论语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