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精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这种观念使我们很容易想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因是因非”和“不起分别”。这本小说英文版中常用的indifferent(或译:无差别,无所谓)一词,也多少切近这种虚无意识。但是,也许需要指出,捷克人民仍在选择,昆德拉也仍在选择,包括他写不写这本小说,说不说这些话,仍是一种确定无疑的非此即彼,并不是那么仙风道骨indifferent的。
2、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什么,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3、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
4、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
5、《布拉格之恋》堪称经典,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用电影的方式给观众展示了灵与肉的对立与统一以及轻与重的换位与迷失。该片是一部展现原著主题比较成功的作品。它不仅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还以电影的方式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阐述的很到位。但在细节处理及表现深度方面,《布拉格之恋》与小说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电影文学》评)
6、我离你很远,我没有什么可以跟你说的,可是我就在这里,而且我知道你在那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7、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8、他与特丽莎初识于三个星期前捷克的一个小镇上,两人呆在一起还不到一个钟头,她就陪他去了车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车。十天后她去看他,而且两人当天便做爱。不料夜里她发起烧来,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里呆了一个星期。对于这个几乎是完全陌生的人,他慢慢地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对他来说,她像个孩子,被人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筐里顺水漂来,而他在床榻之岸顺手捞起了她。
9、讲述了贝拉成为吸血鬼,在被意大利沃图里家族知道了他们混血孩子的存在后,同卡伦一家与沃图里家族展开斗争的故事。
10、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
11、昆德拉写到“托马斯得出结论: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岂止不同,简直对立。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12、如果我们没忘记昆德拉曾涉足电影,又没忘记他爵士乐手的经历,那么也不难理解他的小说结构手法。与时下某些小说的信马由缰、驳杂无序相反,昆德拉采用了十分特别而又严谨的结构,类似音乐中的四重奏。有评论家已指出:书中四个主要人物可视为四种乐器——托马斯(第一小提琴),特丽莎(第二小提琴),萨宾娜(中提琴),弗兰茨(大提琴)——它们互相呼应,互为衬托。托马斯夫妇之死在第三章已简约提到,但在后面几章里又由次要主题发挥为主要旋律。托马斯的窗前凝视和萨宾娜的圆顶礼帽,则成为基本动机在小说中一再出现和变奏。作者似乎不太着重题外闲笔,很多情境细节,很多动词形容词,在出现之后都随着小说的推进而得到小心的转接和照应,很少一次性消费。这种不断回旋的“永劫回归”形式,与作品内容中对“永劫回归”的否决,似乎又形成了对抗;这种逻辑性、必然性极强的章法句法,与小说中偶然性、随机性极强的人生经验,似乎又构成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张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3、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14、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
15、1968年8月,苏联军队在“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下,以“主权有限论”为理由,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攻占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d政领导人。这一事件像后来发生在阿富汗的事件一样,一直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不仅仅是民族国家主权遭到践踏,当人民的鲜血凝固在革命的枪尖,整个东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就不能不蒙上一层浓密阴影。告密,逮捕,大批判,强制游行,农村大集中,知识分子下放劳动,等等,出现在昆德拉小说中的画面,都能令中国人感慨万千地回想起过往的艰难岁月。
16、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17、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18、该书的中文译本最早由韩少功、韩刚于1985年翻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许钧重译的版本,书名也变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4年根据最新法文译本再次出版繁体中文译本,由尉迟秀翻译。
19、在捷克文学传统中,诗歌和散文的成就比小说更为显著。不难看出,昆德拉继承发展了散文笔法,似乎也化用了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的“片段体”,把小说写得又像散文又像理论随笔,数码所分开的章节都十分短小,大多在几百字和两千字之间。整部小说像小品连缀,举重若轻,避繁就简,信手拈来一些寻常小事,轻巧勾画出东西方社会的形形色色,折射出从捷克到柬埔寨的宽广历史背景。
20、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2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22、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
23、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24、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朱丽叶·比诺什 ;莉娜·奥林
25、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26、女装店链接:https://dz-studio.taobao.com/
27、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28、主题:梁永安|和梁sir一起看电影:0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9、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30、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31、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32、现在他站在窗前,极力回想那一刻的情景。若他清楚感受到的这种感情不是爱,又会是什么呢?但这是爱吗?那种想死在她身边的情感显然有些夸张:在这以前他仅仅见了她一面!那么,明明知道这种爱不甚适当,难道这只是一个歇斯底里的男人感到自欺之需而做出的举动吗?他的无意识是如此懦弱,一个小小的玩笑就使他选择了这样一个可怜的、压根儿不可能进入他生活的乡间女招待,作为他的最佳伴侣!
33、他自己也不知道,和特丽莎结合又或者同居,这两者之间哪一个更好。生命不同阶段的状态之间无法用恒定的基点去比较。
34、在1989年,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
35、 特蕾莎很痛苦,她非常不理解托马斯所说的肉体与爱是两回事这个思维。于是她尝试抛弃肉体,她与一个常来酒吧的工程师做了爱,可是这种感觉却糟糕透了。这一行为让她意识到,她与托马斯的爱情大厦是脆弱的。因为这座大厦仅仅建立在她的忠贞这唯一的一根柱子上,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36、 什么时候,人类可以不断地重生,每一次重生都会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是多一次人生经验),日臻成熟。”
37、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38、中国作家们刚写过不少政治化的“伤痕文学”。因思想的贫困和审美的粗糙,这些作品的大多数哪怕摆在今天的书架上,也早已黯然失色。
39、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40、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41、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42、 我之所以看到最后,觉得爱的最好诠释是卡列宁的微笑。因为只有这种爱,最接近《圣经》里面对爱的歌颂。
43、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44、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45、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46、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7、什么是媚俗?昆德拉后来在多次演讲中都引用了这个源于德语词的Kitsch,指出这是以作态取悦大众的行为,是人类心灵的普遍弱点,是一种文明病。他甚至指出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在眼下几乎也变成了一种新的时髦,新的Kitsch。
48、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49、就连这轻得只有二十一克的灵魂,后人重复他的实验也无法给出同样的结论。
50、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
51、 今天小园子为大家推荐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改编自捷克传奇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文译名《布拉格之恋》。
52、布拉格依旧是个魅力十足、充满了秘密的地方。它的画面和节奏感成功地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实实在在的向往。
53、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在表现特定历史背景的画面时,采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拍摄。导演尽量重现了当时的影像资料,让演员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置身其中,见证这一个时代。
54、他移居法国后的小说,多是以法文译本首先面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国文字。显然,如果这二十多国文字中不包括中文,那么对于中国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的缺失。
55、“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56、所以当情人萨宾娜问托马斯为什么让特丽莎住进房子的时候,托马斯说出了那句话,如果有两次选择,一次我会让她留下来,另一次我会赶她走,但是生命没有两次选择,生命是如此之轻。
57、 年轻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爱情圣地、神秘浪漫之都——布拉格。一首《布拉格广场》更是让它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但是据考证,布拉格其实并没有“布拉格广场”。
58、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59、昆德拉在探索的反对媚俗的灵魂,让每一个人都陷入永劫轮回的悲剧,仿佛让人的人生经历喜悦,失望,绝望,最后得以破灭,才能接受属于这个世界的真实,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一切都毫无意义。
60、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61、(影片中对萨宾娜这条人物线的处理并没有原著丰满)
62、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
63、 他去做清洁工,擦洗布拉格各大商场的窗户。他发现当他开始做完全不在乎的事情,而不是生命中“非如此不可”的具有使命感的事情后,他觉得真美。从此他可以马虎行事,再也不用因为一个手术没有如愿,出了问题,而感到绝望,而睡不着觉,甚至对女人都提不起兴趣。他不再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生活变得无足轻重,他开始往下坠落。
64、一个叫麦克杜格尔的医生曾经用杆秤精确测量人死前和死后身体重量的变化,被测者死后数秒之内体重骤然下降四分之三盎司,得出了灵魂二十一克的结论。
65、 “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天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
66、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
67、此文为韩少功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自跋,后收录于其在河南文艺社出版的散文集《小说家的散文:为语言招魂》
68、该片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于2010年8月6日在美国上映。
69、关于“重”的含义:责任,重负,价值,束缚,灵,道德,充实。
70、 电影中因为篇幅的设置,减去了许多原著中的情节。对于情爱戏的表现有几处也显得流于表面,略微局促。
71、小说中的“轻”和“重”的阐述可以从特丽莎和萨比娜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身上看出来。
72、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73、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搜索更多
74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