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87句老子名言名句及翻译精选

老子名言名句及翻译

1、(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2、与其趋炎附势地去谋取宠幸,不如自立自强地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3、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的理论,在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而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使他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就是说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各种颜色、声音等,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败坏。这种情况反映在老子的认识论思想上就是排斥感性认识。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他说“不出户知天下。”这是属于闭目塞听的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老子把这种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比喻一面最深的镜子,他称之为“玄览”。通过“致虚”、“守静”人们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故,致虚,守静,观复等,是修养功夫,亦是人生境界。

4、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9、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1、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12、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5、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七十七》

16、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9、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0、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2、“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23、(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2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7、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8、人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自己的心灵以清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这种功夫。

29、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0、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

31、(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3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35、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36、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0、(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41、老子名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2、(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43、(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44、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名句

45、“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4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7、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名句

4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5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54、译文: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5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6、·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5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8、(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5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1、老子名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

6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4、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67、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6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9、(译文)在老子的观念里得宠和受辱是一样的,并不值得骄傲。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72、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3、“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7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75、(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76、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7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8、老子名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老子名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2、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8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名言大全集锦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84、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5、(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86、《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7句老子名言名句及翻译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