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83句活出生命的意义精选

活出生命的意义

1、不仅囚头对他格外关照,还将弗兰克尔安排到“休息营”,照顾50名高烧病人。

2、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要是将一定数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饥饿状态,随着饥饿的加剧,他们所有的个人差别都会泯灭,取而代之的将是相同的饥饿表情。”弗洛伊德没有亲身感受集中营的生活。他的主题都集中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松软沙发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亲身经历的奥斯维辛肮脏的集中营里回复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猪猡还是圣人。

3、侥幸之三:顺其自然让其逃脱了死神。运送病号去休息营往往是去了焚尸炉,当作者被安排执行这样的任务后,担任主任医生的狱友要帮他换下来,这样做意味着有人替他送命。作者不希望这样做,希望一切都顺其自然,哪怕是赴死。他跟朋友们认真做了告别,给家人留下了遗言。但幸运的是,这次运送真的是去了休息营,而留在原集中营的狱友们却因为饥荒几乎全部丧生。

4、接受生命中的不尽如意,是是非非,接受生活里的无常,进而找寻生命中的意义。

5、生命是柔软弯曲的河流,生命是高高屹立的山峰,生命淌过水深火热,才能明心见性,生命经历万般尘劫,才能风轻云淡。

6、”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能力超越这些条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7、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活出生命的意义)。

8、《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是美国国会评选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义)。

9、其次是快乐和幸福。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什么?无法就是快乐和幸福。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工作,乐观的面对现实,只有快乐的人总能找到快乐,因为知足,才快乐,才笑口常开。幸福我就不用多说了,有人爱你就是幸福。

10、我们总是害怕挫折,害怕面对痛楚,却不知正是难熬的苦,铸成了向上攀登的路。

11、伊坂幸太郎在《余生皆假期》中说:“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

12、这本书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时被关进集中营的狱友当成了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家视角的观察。弗兰克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13、东航空难,乘客“遗物”让人破防:很多人,其实已经见完此生最后一面……

14、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15、我自己的感觉是,试图去control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向外不断地寻求确定性,期望生活中事事依照计划进行,因而总无法避免失望;

16、自由是人的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的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17、他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随时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让自己看上去不像囚犯。

18、然而,有个人的答案却是:“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19、一口气读完此书后便开始摘抄,抄写了近40页读书笔记仍不舍得搁笔,恨不得抄完整本书。真心觉得每个人都值得读读此书,可能你我的收获并不相同,但是,相信看完此书你一定会有收获,收获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力量。

20、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感叹,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虚无盛行,意义逐渐消失的时代,这也确实是我们的切身感受。

21、换而言之,你无法决定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22、如今再回望那一年半的光景,我心里不再有那种浓重的缺失感和遗憾。我珍惜那段痛彻心扉的日子,因为它让我深知,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也仍能选择去爱人和爱己。

23、岩缝里能开出娇艳的鲜花,荒原里也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24、“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的种群”,比如,失业不等于没用,没用不等于生活没有意义。冷漠、迟钝、对任何事物都不关心,囚徒的状况,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只能慢慢培养。”“存在之虚主要表现的是厌倦,这比焦虑带来的问题要来的多,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加努力的去改变这种焦虑感,而厌倦就不同了,表现出来的是消极的情绪。”

25、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教人如何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我们的生命消耗在各种冲突与不快、快乐与欢愉、抽烟喝酒、熬夜以及没完没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26、生命的意义给了他挑战的力量。作者在被关押期间,一直在思考如何从磨难中获得的意义,经常想象给学生们介绍囚犯心理学,也利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救助过狱友。当他的《医生与灵魂:意义疗法导论》手稿被没收后,重写这本书的渴望帮其战胜了各种极限磨难。作者确信,在巴伐利亚集中营那漆黑的狱中重写那部被没收的书,帮他避免了伤寒热可能带来的心血管衰竭的危险。

27、在当时只有7%的生存希望面前,弗兰克尔却始终惦记着未完成的研究课题。

28、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与别人比较的心理,也经常看到别人身上的比较现象。如果把比较分为两种,一种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种是比谁更惨。向上的攀比多为让别人认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为获得别人的同情,后一种现象似乎更常见。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片段,为了进入华府当佣人比谁更惨。这种比较的结果,往往是感觉自己更惨了,带着一种悲观情绪循环往复。如果真的需要比较的话,集中营的那种生活,不,那不应该被称为生活,那种状态应该是人类所经历的极端之一。而弗兰克尔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在最极端的恶劣处境中,“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29、当一个人明白了生命的珍贵以及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们所追求的人生,不再是碌碌无为,而是在内心生长出一股力量,让她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坦然面对。

30、三年的牢狱之灾,让他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他对人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研究出了独特的“集中营心理学”。

31、那么,囚徒们面临的最后一关,就是被解放之后如何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我们试想,这些刚刚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的犯人,会是什么反应,是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然后高兴得发疯吗?其实并不是。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来后,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已经自由了,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也就是说一切就像是在做梦,反而不真实。看到集中营外面的风景,这些人并不会立马感到快乐,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还得把这种感受力一步步重新找回来。

32、“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

33、作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书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诉我们无论怎样解释生命的意义,只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质,找到生而为人的源动力,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我们的生活。这一世才真的没有白白来过。

34、“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35、比如,即使遭受毒打、受尽羞辱,身体和精神都受着严重的折磨,他在望向天空的时候,总会思念起自己的妻子,仿佛看到了妻子微笑和坦诚鼓励的表情,在这段亲身经历之中,他深刻感受到,如果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能够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他就可以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36、从青年才俊沦为悲惨囚徒,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奇迹,总观弗兰克尔传奇的一生,这三个好习惯让他获益无穷。

37、在书中作者再现了集中营的种种罪恶和苦难。读完之后,更加感知和平的珍贵和现代生活的幸福,更加感知现实中的荒唐——我们有时在幸福中生活太久,竟也会萌生出烦恼和痛苦来。

38、我理解这样的想法,因为我自己处于低谷的那段时间里,也曾如此埋怨,而生命中的那十八个月,的确再也无法折返。但我后知后觉渐渐觉得,那些时光并没有被蹉跎。

39、大海上,没有不带伤的船;社会上,没有不受伤的成年人。

40、世上众人,谁不曾是艰难生活中的囚徒,有时候被绝望逼到只能在深夜望着黑暗,眼泪都滴不下来,这就是生活的残酷之处。但是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忘记还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向着太阳奔跑,可以选择努力给自己一个微笑。

41、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许云龙

42、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的他,决定重操精神病学家的旧业,帮助那些战后饱受精神折磨的人。

43、经一番彻骨之寒,傲梅才能于风中盛放;历一场断翅之痛,苍鹰才能在天际翱翔。

44、作者关于犯罪的解释: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5、《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是美国国会评选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目前,这本书的销量超过1200万册,被译为24种语言,享誉全球。

46、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47、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

48、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

49、与弗兰克尔一同被送进来的有1500个人,其中有不少是商人、医生、教师、科研工作者等。

50、读小学时就连任了几个年级的班长和少先队大队长,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用作范文在班里向同学们宣读。

51、历经风雨洗涤,穿越茫茫大雾,熬过难熬的每一刻,你的人生终会因为你的坚持,变得美好而辽阔。

52、我相信,《活出生命的意义》一定能帮到你,因为他真的有帮助到我。从下期节目开始,我们一起来聊维克多·弗兰克的故事。

53、对于这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磨难,别人并不能够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怜也没有用。

54、回到维也纳后,他仅用9天时间就写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55、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活一辈子,到底是被什么东西驱动的。关于这个问题,两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和阿德勒都提出过不同看法。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呀,内在推动力是性;而阿德勒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财富和权力,内在推动力是自卑。听着都挺有道理,很多人也认为,快乐、财富这些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而弗兰克,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说,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相比之下,将自己的经验跟学术结合,也让弗兰克的理论有了更大的纵深和生命制高点,同时增加了可信度。

56、刚进入集中营的囚犯当然是惊恐,除了极度的惊恐,你不会有其他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钟是死是活。当然,人在刚进入这种极端环境时,并不会立刻失去希望,在精神病学中,有一种被称作“暂缓性迷惑”的状态。它指的是,被宣布处决的人,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暂缓执行的幻觉,他会一直抱有希望。刚进入集中营的人们几乎人人都抱有这种希望,他们幻想自己的结果不至于太糟糕,总觉得事情还有转机。

57、他双脚肿大,膝盖不能弯曲,脚上还生了冻疮,每迈一步都疼痛难忍。

58、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59、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近刚刚揭晓,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屠呦呦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激动时刻。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曾经一度为了研究,三年与女儿仅有一次见面,甚至不惧危险,亲自试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决心与毅力。最终研制的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就是屠呦呦活出的生命意义。还有今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全国千千万万抗疫医护人员,他们以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那些生死救援情景至今依然感天动地,他们用行动力挽狂澜,无畏艰险,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60、三十七岁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自已考进d校脱产读书两年,获得中专文凭。

61、所以,弗兰克尔利用一切机会去构思、写作,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辛苦积攒的第一手资料,也承受着他人的不解。

62、有人活着平平淡淡,有人活着轰轰烈烈,有人活着生不如死,有人活着逍遥自在……等等。怎么活着才算有意义,有价值,因人而异吧。

63、在“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他被抹去一切社会身份,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特有符号——11910

64、这就好比我们日常开车,一味看着后视镜特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眼睛朝前看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65、“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66、侥幸之四:解放的前一晚被死神遗忘。被解放的前一天,国际红十字会赶到集中营,囚犯们终于盼到了解放。d卫军一下子变得那么友好,还安排卡车要把他们送往瑞士交换战俘,犯人们开心地坐上了卡车,奔向自由。而作者和其他几个人却被遗忘,没能挤上离开的卡车,绝望的几个人在集中营度过了最后一夜。过后才知道,命运跟犯人们又开了个玩笑,坐上卡车的狱友全部被纳粹焚烧,作者再次侥幸与死神擦肩而过。

67、困苦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人提供一个机会,有的人能充分利用它,完成自我了解和精神升华,有的人则会选择放弃。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68、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是二战期间被抓进集中营的幸存者,称得上是九死一生。于是在不能探索其它任何事物的时候,只能开始探索精神。哪里没有食物、没有异性、没有物质条件,整天担惊受怕,总是担心是下一刻就会被抓到毒气室做实验。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作者活了下来,并且恰巧是个医生。

69、你能承受住多大的痛苦,就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就。 

70、在生病隔离的这段时间,他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读了200多本书,背了一万多个单词,把自己的水平整整提高了一截。这是他大学生涯中最安静的一年,对专注的一年,他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生病的困局,提升了自我,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机会。

71、现在进入老年时段,自理生活,继续写发网文。

72、在这里,他们每天只能吃一小块面包加一碗汤,一年四季只能穿一身单薄破旧的衣服,还要做修铁路、铺轨道等辛苦的体力活。

73、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在场与否,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74、从书名来看似乎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但其实它非常的沉重。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人即便在极端的苦难环境下,也能凭借对于意义的追寻,把自己超拔解脱出来的事实,其中承载了对于生死、自由、责任、爱和希望的哲思。

75、工作队的囚头儿喜欢回忆过去的爱情故事,他就耐心倾听对方讲述,并用专业知识解决对方在情感方面的困惑。

76、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77、但天性乐观的弗兰克尔,没有失去求生意志,而是想尽办法保住性命。

78、在命如草芥的集中营,他始终坚持着心中的善良与生而为人的底线,并因此一次次地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死里逃生。痛苦的是当下的遭逢,而精神因自由而永恒,也因热爱而幸福。即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即使每一秒都会突然死亡,他也能从当下的生活找到意义,找到美。

79、今天在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80、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到最好,那它只会更糟。

81、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

82、在狱友们内心麻木,逐渐丧失自我时,他用互相编笑话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漠视苦难。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3句活出生命的意义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