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句撒切尔夫人改革精选
撒切尔夫人改革
1、撒切尔夫人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少时父亲悉心教育灌注,青春时期不懈的奋斗和历练,丈夫在幕后对她的支持和忠心,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政坛给了她施政机遇;萧条的经济大环境,给了她改革机遇;让英国重振雄风,再次跻身于西方五强行列,为她赢得了“铁娘子”称号。
2、英国现代的终身贵族是根据1876年的《上诉权法案》(AppellateJurisdictionAct)而设立的。当时的温斯莱代尔贵族案(WensleydalePeerageCase)确立了非法定的终身贵族无权在上议院任职,当时的终身贵族只为大法官服务,他们希望将法律专业人士引入议院工作,但是不授予这些贵族的后代权利,因为他们后代可能并不是法律专家。(撒切尔夫人改革)。
3、1990年11月22日凌晨,撒切尔夫人经过与内阁成员的会晤,并没有得到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最终,只能黯然宣布:辞去首相。从此,一位政治明星就此陨落,属于撒切尔夫人的时代也悄然结束了。
4、英国保守d的理论家、国会议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导师
5、英国的世袭贵族分为5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区分为王室和非王室。20世纪中叶之前,贵族通常是世袭的,到20世纪末,英格兰、苏格兰、不列颠和联合王国的贵族拥有在上议院获得席位的权利。英国国会在1999年通过新法例以后,世袭贵族不再自动成为上议院成员。(上图是英国排名第一的非王室公爵——诺福克公爵、伯爵元帅。)
6、2013年4月13日,雷丁米德杰斯基球场,随队前往客场的利物浦球迷丝毫没有因为红军被垫底球队逼平而沮丧,他们挥舞着横幅,“庆祝着”一个人的离世。5天前,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终年87岁。事实上,利物浦球迷“并不独行”,他们和曼彻斯特双雄、埃弗顿等许多球队的拥趸们紧密团结在一起,英超联赛破天荒的没有为如此一名在英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进行统一默哀,英超联盟颇为民主的表示:这是俱乐部自己的事。撒切尔夫人三度当选首相,统治英伦半岛长达12年,只有罗伯特-班克斯-詹金逊连任时间比她更长。更耐人寻味的是,比起那位将利物浦伯爵徽章戴在胸前的“前辈”,撒切尔夫人似乎更乐意把“利物浦”踩在脚下。
7、一系列“休克疗法”和“重拳出击”击溃了本已欣欣向荣的英格兰足球,更对英格兰球队和球迷造成难以抹去的伤害。直到去世,人们也没等到撒切尔夫人一句道歉,对于这位政治生涯极少退让的女强人来说,似乎是完全可以想见到的结果。
8、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指导思想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二战后,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英国文官制度自然不能再去坚持传统的思想,那样就太过于落后了,于是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政府社会职能保障更好的服务。
9、《玛格丽特•撒切尔——权力与魅力》一书以乔纳森私人日记为基础,同时也包含乔纳森为撰写此书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亨利•基辛格和卡灵顿勋爵等国际政治家,以及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和好朋友等九十余位人士进行访谈整理而成的访谈资料。因作者的特殊地位和独特视角,得以对撒切尔夫人一路奋斗赢得大选成为首相、又在第三届任期被罢免(尤其当时她还身在国外)等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进行了精彩地阐述。《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对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撒切尔夫人的复杂性格进行了深入挖掘,描绘了一个立体、丰满、真实、有血有肉的撒切尔夫人。
10、1970年,撒切尔夫人终于如愿以偿入阁,出任了泰德·希斯内阁的教育和科学大臣。
11、可以说,这个在1853年就面世的报告决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大致方向,而英国政府却也没有故步自封,这个报告是确定了改革的大致方向没错,但是英国却也是在这个标准之上做出了自己的新改革,与实际相符,与时俱进,那么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有这些什么变化呢?其最大的变化有三个,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举。
12、直到1958年,她才时来运转,在1959年的大选中,撒切尔夫人以超出对手16260张选票获胜,成为芬奇莱选区的议员,这次成功标志着她已成为一名职业政治家了。
13、富尔顿改革想要的是打破原先传统的封闭文官构成,使得其政府人才能够真正的是“人才”,但是其结果并没有如其所料。相反,文官选拔依旧被上层文官所垄断,根本收纳不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人才”,这样看来,这次的改革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换句话讲,这次的改革是很失败的。
14、撒切尔夫人所领导的政府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鼓励国有资产出售,以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尽管英国政府在很多企业仍然保留了股份,有的直接保留了控股权,例如:英国宇航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等,或者有的则政府留有“黄金股”,保留有否决权,例如:英国电信公司和美洲虎汽车公司等。
15、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首先控制通胀。她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治理通胀不惜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撒切尔夫人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私有化,减税,放松管制以鼓励竞争,消弱工会力量。
16、(205福州市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7、2013年4月17日,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虽然并非国葬,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丈夫菲利普亲王还是破例出席。仪式结束后,灵柩被送往伦敦南部的皇家切尔西医院进行火化,之后把骨灰安葬于亡夫丹尼斯的坟墓旁。
18、纵观英国的文官改革,尤其是在二战之后的大幅度改革,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富尔顿改革、撒切尔夫人改革以及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系列改革,之所以把二十世纪晚期以来的改革列为一个改革体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改革和之前每一次的改革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
19、如何有效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一大考验。在一个法制化的市场秩序环境下,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公允价格的确定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混改的参与方也不需要去担心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事后追责。但在市场秩序不完善的条件下,强势型政府为主导,是否会出现“权商”勾结,贱卖国有资产?会否出现目前的市场评估价格相对公允,但几年之后快速增值,被事后追责为国有资产贱卖?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是否会进一步挤压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否会加剧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加剧垄断资本的形成?
20、在英国,所有终身贵族都拥有男爵(Baron)的爵位,并且都是上议院成员。但是,终身贵族的爵位不能继承。一些人获封为终身贵族并不是由于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册封让他可以进入上议院,比如大法官等。
21、作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在战后的英国发起最大规模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权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从政一生从不谈及个人情况,将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调、率直、顽强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女人。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促使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不断前行;也正是这种力量促使她连续三次赢得了大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改变了英国,也间接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她为人直率、直接,处事不够圆滑,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随和的人。
22、作为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本自传,《唐宁街岁月》以亲历者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生来与政治结缘,以强硬干练著称的政坛“铁娘子”,在入主唐宁街10号、三度蝉联首相的11年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不但为英国的重新崛起奠定基础,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的走向。它还带领我们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内心世界,讲述“女人统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感受“铁娘子”光芒四射、激动人心的传奇人生。
23、于是,59年赫氏访美,美国给了他很大的尊敬,原本是打算要承认苏联的,但是也就是在那次不愉快的访美中,西方发现,赫氏还是地道的苏联政治家,他的方式和政策,包括理念都还是苏联的。于是就有了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拉没有拉动,打也不敢打。
24、第二阶段是军备竞赛阶段,这个阶段,西方主要想通过军备竞赛的方式来削弱苏联的经济实力,把它拖垮。西方夸大自己的武器数量,真的把苏联拉进了军备竞赛,不过出乎意料的,苏联后来拥有了2402枚战略导弹,给西方吓得够呛,美国只能从亚洲收兵。
25、基思·约瑟夫,一名保守d的一位政客,1974年,他的出现,的确打破了僵局。有人把他称作“疯狂的修士(madmonk)”,而他对自己的称呼也差不多——“一个合时宜的狂人”。他谈论诸如企业、创新精神等的话题,认为企业家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他提倡激进的自由市场政策, 认为英国需要更多的风险、破产、百万富翁,以及更少的平等,并对凯恩斯主义大张挞伐,认为它只不过是“战后英国历届政府用来减少失业的一种办法,也就是通过赤字财政扩大总需求,其结果引起了通货膨胀,而且对失业者也不能真有什么助益”。约瑟夫的言论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完全相矛盾,但却在企业家心里激起了最强烈的共鸣。
26、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
27、本文摘自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潘向东所著《真实繁荣》中第六章《寻找“真实繁荣”的基石》的部分内容
28、处境极端孤立的英国首相舌战一群满脸怒容的欧洲领导人——他们用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口音兴师问罪。玛格丽特·撒切尔与当时欧洲领导人展开论战。她语调一点儿也不温柔。她痛斥自负的官僚:你们希望建立的人为的乌托邦式超级国家将是一个由德国主宰的、为经济危机所累的“巴别塔”。
29、1943年,玛格丽特18岁,这一年对玛格丽特的一生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她经过努力,迈进了牛津大学的门槛,牛津大学具有孕育政治家的独特传统,很多政治家都是从这里脱颖而出的。玛格丽特在牛津大学的经历为她以后的首相生活奠定了基础。到了大学三年级时,她成了牛津大学保守d俱乐部的主席,在她的领导下,到1946年秋季,该协会会员已超过一千人。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她还有幸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学生会女主席。
30、另一方面,关于撒切尔夫人是否为英超发展做出贡献的争议始终不断,不过她至少为那个关键性的人物架起了通向足球的桥梁。在撒切尔政府自由贸易大旗下,从南半球漂洋过海而来的默多克打破了BBC等英国本地媒体对转播权的垄断,天空体育与英超联赛的联姻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体育营销经典案例,成功的商业开发与宣传推广,使得英超联赛吸引了全球顶尖资本的注入,从而站上了世界第一联赛宝座,更何况英超联赛创始球队半数以上的老板都是坚定不移的“撒切尔主义”支持者和受益者,尽管不愿承认,但英超的繁荣正是铁娘子的“无心之举”。当然,默多克也没少为撒切尔夫人出力,希尔斯堡惨案发生后,他控制的《太阳报》按照“铁娘子”的授意,编造了不少如球迷殴打警察、抢劫遇难者财物的新闻,为政府下手整治营造了充分的舆论基础。
31、 在上一期的推送中,我们将视线聚焦于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的第三世界国家。尽管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独立,印度、非洲等国都不约而同地将政府推到经济制高点,集国内资本干大事。但是,过度的保护、管制、计划切断了第三世界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没能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
32、《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外文出版社,2000年,段宏、邢春梅、赵青海合译
33、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在自己国家里把经济自由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而且取得了成功。这就引领了全世界经济自由化、苏东的市场化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都是经济自由化的结果。
34、当时英国国防部长诺特向撒切尔夫人报告,马岛被阿根廷占领,无法夺回。撒切尔已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英国的尊严,决定不惜一切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位女士从来没有当过兵,但当她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她在捍卫英国权力、利益方面,她表现出极坚强的意志,且贯彻到军队和作战中去。
35、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做到对纳税人的公平。她要“把英国从一个互相依赖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各自自立的社会。”
36、英国经济进入良好发展期,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
37、首相任上的撒切尔夫人始终以强硬、不妥协、坚定著称。她信奉新自由主义,大刀阔斧推动减税、私有化,公开向已经持续二十多年的「英国病」开战。无论是与工会对峙,还是与国营公司摊牌,撒切尔夫人总是作风果决,雷厉风行。她不惜背上骂名也要削减福利,把战后为此还赢得了「MilkSnatcher」(牛奶抢夺者)的恶名。撒切尔夫人的名言是,「无论你们期待的大转弯(U-turn)在哪里,本夫人不转。」
38、撒切尔夫人主张一切都“私有化”。在他的主持下,英国的石油公司,自来水公司,钢铁公司,天然气,电信,航空航天等都完成了私有化,而同时则削减了整个英国的利益,支出。因为她认为福利太好,只会使英国人忘记辛勤工作的传统美德。
39、在这种时候,必须要有人愿意去反思。而这个人,就是基思·约瑟夫。约瑟夫的名字不像撒切尔夫人那么广为人知,但是她将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他:“没有基思,我不可能成为反对派领袖,也不可能去的我担任首相时所取得的成绩,他是我最亲密的政治伙伴。”
40、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一个战争也无法让她让路的传奇女性。
41、纵观英国的文官改革,尤其是在二战之后的大幅度改革,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富尔顿改革、撒切尔夫人改革以及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系列改革,之所以把二十世纪晚期以来的改革列为一个改革体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改革和之前每一次的改革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
42、撒切尔夫人的十二年任期恰好有八年与美国总统里根重合,两人政治理念相通宛如灵魂伴侣,推行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政策也在大西洋两岸桴鼓相应。英美都在八十年代走出了之前的滞胀局面,失业率下降,政府赤字缩减,经济繁荣重新到来,还各自打赢了一场热战(英阿马岛战争)与一场冷战(苏联解体)。
43、她对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选择的支持为英国经济的转型做出了贡献。她拜哈耶克为老师。她在回忆录中评论说,她年轻时读过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最有力的批评是《通往奴役之路》。
44、由于长年从政,撒切尔夫人对于一双儿女的感情照顾存在巨大的缺失,导致了两个孩子和她的关系都非常一般。女儿被从小送去寄宿学校读书,母女之情非常淡漠;儿子在溺爱中长大,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并且还锒铛入狱。
4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得以推进福利国家改革的原因。
46、这位用铁腕在二十世纪改变了世界的女强人,呈现在的世人眼前的形象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也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47、从上个世纪90年中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我们就知道,国有资产的出售关键在于出售价格的确定。英国国有企业也一样,假若按照市场上通行的办法,例如:通过投标竞价确定价格或者市场价格,其实是很难操作的。因为很多国有企业涉及的是垄断经营,竞争者很少,缺少可供参考的私人企业,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而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又比较大,而且容易受整个股市环境的影响;采用竞价的方式则因其资产规模庞大,很难吸引中小型投资者,出售给海外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可选择的竞价者相对较少。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英国政府主要采用事先确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主要参考股票市场价格。例如:对英国电信公司、英国煤气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出售。
48、不只是球迷,英国不少民众都参与了“庆祝活动”
49、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玛格丽特)作为首位英国女首相搬进举世瞩目的唐宁街10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玛格丽特才5岁时,父亲就教导她: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50、撒切尔夫人采取的新自由经济政策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她大力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推行非国有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对工会和罢工采取铁腕策略,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撒切尔夫人在政治领域也坚持强硬路线。她强化与美国的关系,缔造英美联盟;反对欧洲一体化,捍卫英国固有利益;横跨半个地球对抗阿根廷,赢得福克兰岛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表现出识时务的一面。所有这些激进且争议巨大的措施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51、1991年11月的某次石油会议上,撒切尔夫人讲述了欧美是如何瓦解苏联的,需要注意的是,这时苏联还未解体,但是马上也就要解体了。当年撒切尔夫人在牛津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这次请她来,她却不讲本行,而讲政治,让听众们都过了一把瘾。根据撒切尔夫人的说法,他们瓦解苏联一共分成3个阶段。
52、赞美她的人,称她是捍卫自由世界,振兴英国经济的英雄;诅咒她的人,说她是镇压罢工民众,摧毁福利制度的恶魔。这,就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53、与约瑟夫一致,撒切尔夫人也将自由市场思想视为信仰。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家里是开杂货铺的,或许正因如此,她天生就对自由市场经济有格外的热忱。虽然在牛津大学上学期间,她学的是化学专业(丈夫也从事油漆行业),但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依然不减,当她读到了哈耶克1944年发表的《通往奴役之路》时,更是坚定了英国该走自由市场经济之路的想法。《通往奴役之路》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批评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和集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后来的某一个晚上,撒切尔夫人在她和约瑟夫共同创办的经济问题研究所,私下会见哈耶克,她走了之后,所有人都聚焦于这位心事重重的老经济学家,询问他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他的全部答案是:“她真美。”
54、1958年颁布的《终身贵族法案》(LifePeerageAct)规定了王室之外所有新贵族的标准,对上议院席位进行了适度改革。然而,上议院中世袭贵族议员的数量直到最近才有所下降,他们的席位要和终身贵族一样通过投票产生。上议院目前保留92位世袭贵族议员席位,由所有世袭贵族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其余的都失去了在上议院的席位。但是,所有的世袭贵族都保留了在上议院的用餐权,以保持其“伦敦最佳俱乐部”的称号。
55、英国政府将其指导思想设定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政府要小,但是社会要大的思想,同时也坚持着这个管理模式,从而使得政府的冗官现象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方面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为公众服务,一方面也能够够追求现代化的高质量服务,至少在现在看来这理论还是十分先进且能让利益呈现最大化的状态。
56、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因为中风后遗症而撒手人寰,享年87岁。虽然,她生前曾明确表示过自己不需要国葬,但出于对她传奇人生的敬意,英国还是为她举行了享有军事荣誉的“礼仪葬礼”。
57、不过虽说撒切尔夫人政府的政策的执行力很强,但是撒切尔夫人政府的改革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在另一个层面而言其实也是增加了民众的接受程度,使得其政策能够获得更高的支持,这种强势但也温柔的方式使得撒切尔夫人政府的呼声越发的高。
58、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
59、尽管英国政府的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私有化加快,让英国甩掉了国有企业的包袱,减少了财政补贴,盘活了国有资产,企业的活力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后,其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飙升,这成为后来者攻击此次改革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加剧了分配不公的重要依据。
60、撒切尔夫人主张“每个人都同意”。她不认为富人应向国家缴纳更多的税,而穷人应缴较少的税。她认为,既然每个人都在蓝天下享受相同的州待遇,那么每个人您都应该支付相同的税款。坦率地说,这是典型的权利和保守主义。
61、不过虽说撒切尔夫人政府的政策的执行力很强,但是撒切尔夫人政府的改革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在另一个层面而言其实也是增加了民众的接受程度,使得其政策能够获得更高的支持,这种强势但也温柔的方式使得撒切尔夫人政府的呼声越发的高。
搜索更多
62句撒切尔夫人改革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