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句孟德斯鸠怎么读精选
孟德斯鸠怎么读
1、最后,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穆勒在《功利主义》一书中曾经告诉我们,幸福有高下之别。看黄书和看莎士比亚都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对于同样体会过两种快乐的人,可能会觉得后一种快乐更有价值。穆勒的名言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猪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个方面的问题,而相比较的另一方面,苏格拉底之类的人则对双方的问题都很了解。”
2、一个自由国家,执掌立法权的应该是所有人民,因为,自由精神会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身上体现,而他们都有自我管控的能力。然而,这在小国却有诸多不便,而在大国更是无法实现,所以,人民无法做的事应该借助于他们的代表。
3、再往前,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
4、正因为一部分行政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而官吏们虽然掌握着另一部分行政权,但他们却没有人民享有的阻遏权,所以,罗马政体发生变更也是必然。
5、可是“自由”这个词本身是特别暧昧和复杂的,尤其到后世,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复杂。好多年前看电影《勇敢的心》,主人公华莱士最后被处死的时候,呼喊的就是“自由(freedom)”。在他那里,“自由”大概指的就是不为外族所奴役。可是不被外族奴役当然好,但被本族奴役就自由了吗,也不见得。可以说很多思想家都关注自由,伏尔泰也关心自由,但他关注的主要是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大家都熟悉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愿意以生命来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
6、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7、 地缘政治学及法律理论,在西方有一条明显的思想史脉络。(109)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希腊政治的时候,就说希腊处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同时具备了东西方的优点。希腊之所以不能够长存,只是因为希腊各城邦四分五裂,不能够形成合力成为强大的帝国(110)。法国的布丹在其《简明历史认识论方法》中也说,北方人身体强壮、勇敢冒险,却头脑迟钝,科学技术由此发达;南方人体质较弱却聪明伶俐,宗教与哲学由此发达;而法国人正处于两者中间,因此擅长政治与法律理论。(111)孟德斯鸠的地理决定论,是这种地缘政治学的延续。不过,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严复更欣赏孟德斯鸠的理性主义理论,而对他的地理环境决定说却持否定的看法。
8、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
9、(法家是法治的死敌:立法为君,君主牢牢钳制刑狱,夷族连坐,宁枉勿纵)
10、在具有重大影响的诉讼中,为了不让被告人有落入会对自己施暴的人之手的感觉,法官的人选甚至要以与被告地位相同,或者说是以可以与被告平起平坐为前提。
11、 而且,他的政体类型学也不意味着所有的现实只是一种类型的表现。因为我们所有的现实社会和政治都是历史不断传承转化积累的结果,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是所有具体的现实社会和政治、不同政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比例相互结合融合而产生的结果。有了这些学说,我们一定不会用一个单一的方式、一元化的方式、抽象观念的方式,来固执地理解现实的政治和我们自己。这一点上,我觉得孟德斯鸠是最了不起,也是最成熟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怎么读)。
12、人,放弃天然独立状态而接受政治法约束,也就放弃天然财产公有制而接受市民法(注1)约束。
13、如果立法机构一年到头都聚在一起开会,不仅会造成代表们的不方便,行政机构还会因此投入过多精力,这样一来,行政机构会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保护自己的特权与所拥有的行政权上,而不思考怎么去执行。
14、如果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自由也就无从谈起。因为一些凶暴残虐的法律很有可能在这个人或机构的意志下被制定,并被凶暴残虐地贯彻施行。
15、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6、 刚才渠老师讲的时候,我想起了以赛亚•伯林的一本文集的名字,《现实感》。现实感,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词。这些年在我们国家、我们学界,有时候我觉得学术训练变成了使得有的学者完全丧失现实感、而以表面上很学理化的方式来反常识的过程。举一个例子,虽然我也赞成,应该对我们的传统充满温情,我们的传统中有着很多我们在当今社会可以受益的成分,可是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有人高论,说要想解决中国社会中现在存在着的问题,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传统中比如说在在孔夫子那儿找到,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一切按照孔夫子说的来做。我私下觉得,发这样高论的学者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孔夫子碰到的问题,和太多的为人父母者碰到的问题好像是一样的:我最清楚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他最好,可是我唯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他不照着我说的做。孔夫子唯一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照着他的话做的人实在不算太多。
17、 法国有句格言说,因等不及提拔而心灰意冷的小官,绝不可提拔,在我们看来,这些人因碌碌于琐事而锐气尽消,囿于细枝末节而不堪重任。一个人而立之年没有当将军的才干,永远休想当上将军。如果不能一眼望穿数法里外战场上的种种形势,不能在胜利时充分发挥己方的优势,失败时充分利用己方的资源,凡是缺乏这种机智的人,永远不可能具有将帅的才干。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显赫的重任赋予上天派来的兼具胆略和才干的伟人。
18、 在孟德斯鸠眼里,印度和中国都属于炎热地区。炎热的气候导致了器官组织上的纤弱和精神上的懒惰,因此,心灵一旦接受某种印象,就不再改变,“所以,东方今天的法律、风俗、习惯,甚至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习惯,如衣服的样式,和一千年前的相同”。(95)中国的“无为”哲学格言是:“我们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但是完善的境界不在于看也不在于听;我们有嘴、手等等,但是完善的状态要求四肢五官都不动。”(96)炎热的气候导致多妻制。炎热的气候使女子容易容颜变老,男人会遗弃发妻而另觅新欢;(97)炎热的地方,人们需要较少,赡养妻子和子女的费用较少,因此,男子能娶多妻。(98)孟德斯鸠的结论是:中国的气候让人们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幅员辽阔的领土加剧了帝国的专制性恐怖。
19、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20、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21、那么,孟德斯鸠对于东方的学习就是基于这些旅行观察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各自学术著作的发表。
22、 再次,连坐和拷问。孟德斯鸠严厉地批评了中国的连坐制度,称“父亲获罪要连坐儿女妻室,这是出自专制狂暴的一项法条”。(73)连坐是专制君主光耀他的裁判、平息他的愤怒的一种表现。在孟德斯鸠看来,拷问、罚金、肉刑及报复刑都是专制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孟德斯鸠在正文中并没有联系到中国,不过,严复在翻译此处的时候,对应中国问题曾予以演绎。他说,中国古代的刑讯逼供,“法实为之,吏特加厉之而已”,其惨烈和无人性,经常为西人所垢病。在这一点上,中西存在着区别,中国社会下,司法官“得一囚而炮烙之,攒刺之,*其目,拔其齿,而使之自吐实者”,在西方国家,司法官“钩距征验、旁搜遐访而后得其与事相发明者”。心虑和精力的差异,使得西方之狱“无刑讯而法行”。(74)
23、不夸张地说,这门课的份量,绝不是随便就能衡量的。
24、 第孟德斯鸠对他那个时代传教士关于中国的评论进行了质疑。他说,杜亚尔德的《中华帝国志》、德麦兰和巴多明神父关于中国政治的书简,对中国政治称赞有加,称中国“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孟德斯鸠的疑问是:“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47)孟德斯鸠说,不可否认,中国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使中国的政治带有自己的独特性。其共和国需要监察制度,而专制国家并不需要监察官,但是,中国例外,它有自己的监察制度。(48)其在中国,刑罚越增加,他们就越临近革命。这一点类似于共和国和君主国。(49)其中国既不同于完全专制的俄罗斯,也不同于共和的英格兰,因为俄罗斯抢劫经常杀人,英国抢劫从来不杀人,而中国抢劫不常杀人。(50)其专制国家是需要奢侈的,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和饥荒遏制了奢侈,中国的皇帝为了维持帝国的存在,就鼓励勤劳和节俭。这使得中华帝国带有共和国的特点。他举例说,唐高祖所谓“一男不耕,一女不织,帝国内便有人受饥寒”,明朝永乐皇帝禁止挖宝石、关闭矿山,都是皇帝提倡节俭的表现。(51)但是,孟德斯鸠设问:“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够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52)在他看来,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君主们不愿意行使一般性的监督,而是事事都让自己来管理。(53)西方早期的传教士赞美中国的政治,也许是他们被中国政治的外表所迷惑,也许是来自气候的物理原因,中国政府没有达到专制政治应有的腐败的程度
25、因此,只要哪个君主致力于独揽大权,那就是他实行专制的开始。欧洲有好几位这样的国王,国家一切要职都被他们独揽。那些世袭的纯粹的意大利贵族政权,在我看来与亚洲的专制主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之所以有的时候官僚政治会比较温和,是因为官员数量较多,各种机构相互作用,再加上各贵族意图不相同,政治就显得比较宽和。在威尼斯,虽然立法权由大议会执掌,行政权由元老团执掌,司法权由四十人团执掌,但是依然有不少弊端,原因是来自同一集团的官员组成了这些不同的机构,因此实际上三权基本还是合而为一的,所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
2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7、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孟德斯鸠
28、 第孟德斯鸠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风俗和礼仪。他理解的中国之礼,更倾向于是一种礼节和无需理解的直白行为方式,内容上间接包含了宗法的行为规范和利他主义的内在动力。孟德斯鸠把这种礼视为一种道德,因此他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法律与道德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与同时代的伏尔泰不同,孟德斯鸠对中国的风俗礼仪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中国礼仪一成不变,而且中国人不讲信义。不过,中国之“礼”客观上又阻碍了专制主义,中国人的道德至上又使得中国的专制制度带有了贵族和民主的性质。
2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0、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英国作家)
31、如果你追踪机智,结果却会抓住愚蠢——孟德斯鸠
32、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3、人所悲伤的并不是人类的死亡而是他们的诞生。
34、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35、那么,公民在这些共和国里可能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呢?我们不妨看一下。由官吏组成的法律执行机构,同时拥有立法者所应有的一切权力,所以,践踏国家、摧残公民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一切由它的意愿所定。
36、孟德斯鸠的创新之处。在格劳秀斯那里,征用权的行使依据是公法:“公法高于私法,因为这是共同体对其成员的法权,以及基于共同利益而产生的对其成员的财产的法权”。如果我们看《论法的精神》第二十六章第十五节的论述,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孟德斯鸠针对的就是这个格劳秀斯传统。在孟德斯鸠看来,公家征用公民财产时,不应当依据政治法(格劳秀斯的公法),而应该依据民法,因为这时候,“公家就是以私人的资格和私人办交涉而已”。孟德斯鸠已经意识到格劳秀斯创造的这个概念的危险,为了防止公权对私权可能造成的侵害,孟德斯鸠颠倒了格劳秀斯传统,提出应该用民法来调整征收权,把国家当成和公民平等的一个主体,所以他才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是孟德斯鸠并不认为自己所说的是什么新鲜东西,他指出,这种用民法调整征收权的做法实际上是日耳曼人的一项古老的习俗,只是——暗示由于受罗马法影响——今天被我们遗忘了:“他们(古代日耳曼人)当时的裁决是依据民法;而我们今天的裁决却是依据政治法”。
37、政府官员倘若要建造公共建筑或者新路,应补偿人们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此时此际,公共机构犹如个人,双方关系犹如个体之间的关系。倘若公共机构强迫公民出售产业,剥夺公民依据市民法拥有的不受强迫出让财产的权利,就是做得实在太过分。
38、我说这些并没有贬损其他政体的意思,说这种极端政治自由,也不是为了让那些只享有适度政治自由的人们灰心失望。我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我非常清楚,就算理性过头了也并非好事,要知道,人类需要的几乎永远是适度,而不是极端。
39、 渠敬东:为什么孟德斯鸠在西方的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社会学说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他最早和最先进入所有现实的、实际的司法政治运作里,由此去提炼问题。所以,孟德斯鸠的整个学说富有极强的经验感。
40、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1、此后数千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人,面对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都在努力地反过来影响它们、突破它们。
42、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国家所具有的三种权力。
43、一般人赞许的往往是平庸人。对于平庸人,人们很乐于济助;对于有才智的人,人们以有所剥夺为快。后者成为忌妒的对象,人们对他毫不原谅;可是为了前者利益,人们不惜一切给以支援,他受人们虚荣心的拥护。——孟德斯鸠
44、 领土小的国家适合共和国,拉栖代孟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维持原有的领土,希腊各共和国的精神,就是满足于自己的领土;大小适中的国家适宜君主制,查理曼帝国建立后不久就发生了三分帝国的事件,因为各省总督并不服从命令,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也被分割了,因为希腊和马其顿的首领并不服从;领土大的国家适合专制政治,因为大国偶然事件多,需要君主的迅速决断、君主决定的快速传达。与此关联,中华帝国“幅员广漠”,因此是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朝代,中国的疆域并不辽阔,专制的特点也并不突出,(87)而到了孟德斯鸠时代,中国的疆域可称为辽阔,专制主义因此不可避免。专制政体下,就有专制主义的法律与之相匹配。
45、今天,英格兰人是不是在享受这种自由,这绝不是我要探究的事。由于他们法律的正确性,才使得这种自由确立,才是我所要阐明的论点。既已阐明,便没必要再深究其他了。
46、关于气候对人性格的影响,他充分运用了当时生理学的知识来作论证。他认为冷热空气对人体外部的纤维末梢刺激程度的不同,会影响血液的回流和末梢的松弛或紧张程度,从而影响人的体质和性格。如气候“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一样勇敢”。他甚至认为气候还会影响到政治制度和宗教。他说:“当我们看到,热带民族的怯葸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我们不应当感到惊异。”他还用气候的炎热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产生。他认为印度过度的炎热使人萎靡疲惫,静止是那样的愉快,而运动是那样的痛苦,这很自然就产生静止、虚无、无为等被认为是最完善的境界,被认为是万物的基础和终结。佛的教义是由气候上的懒惰产生的,这就产生了无数的弊端。
搜索更多
47句孟德斯鸠怎么读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