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68句经典古文名篇100精选

经典古文名篇100

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经典古文名篇100)。

2、——鲁迅5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7、      第二两段为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作者亲眼见到“死丽由窦出者,日兰四人”,狱中情状,惨不忍睹,随即运用对话方式,由杜君介绍详细情况,“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瘟疫流行,死人之多更加骇人听闻。瘟疫流行的原因,一则房屋设备恶劣,旁四室无牖无窗,晴无天日,窑气不流通。二则犯人太多,“系囚常二百余”。三则狱中成法残酷,“薄暮下管键”,“质明启钥”。四贼非人的生活环境,“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再加上气候变化,“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更加奇怪的是“大盗积贼,杀人重犯”“染此者十不一二”,“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善恶颠倒,是非不明。由此不难想见狱中的一片残酷阴森的景象,作者已经勾画出了一幅人间地狱的图画。

8、——《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出处:宋·苏试《水调歌头》

10、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11、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名家点评)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13、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1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5、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1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出处:陶渊明《饮酒》

1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8、——席慕蓉3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4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19、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20、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21、上海长江书院将于2019年国庆期间举办《古文选》经典名篇(诵读《古文选》十二篇重要经典篇章)一百亲子读经营。

22、   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23、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出处:《增广贤文》

2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5、无论您的孩子多大,都能够找到伙伴,从5岁到18岁每个年龄段男孩女孩都有多位。每天看到孩子们上课时一起读圣贤书,下课时一起劳动一起锻炼一起玩游戏,不亦乐乎,真心觉得现代的独生子女就应该这样生活,才能弥补在家庭中孤独、被电子产品网络污染及被家长老人溺爱包围的缺憾。

2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7、绿水疏林影静涵,秋容秀野似江南。乡愁触拨干何事,忽向风前皱一潭。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29、(评价)这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有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陶渊明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而自然纯真可亲。

30、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1、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出处:《曾国藩》

3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34、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35、他唇角开出凤凰花,只温柔一刹,轻抚额上朱砂,她重拾那繁华。

3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7、   文章开头写他“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就颇耐寻味。“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说明他隐居于田野。于此读者可以想到,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重重忧事在心。而“好为《梁父吟》”,就正含蓄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梁父吟》,是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作者用一“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身长八尺”,是外貌描写。但从这堂堂仪表的外貌描写里,不仅为了显示人物的魁伟英俊,而且也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接着写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就更看出他不同于芸芸众生。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显赫一时的豪杰。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国相,曾率五国之师伐齐,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迫使齐王狼狈出奔的英雄。诸葛亮“自比于”他们,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对诸葛亮的自许,客观上也有不同的反响,对此作者也着意作了交代。“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里说的“时人”,自然是指当时社会上的一般人。他们“莫之许”,并不说明他才能低下,平生无大志,恰恰说明他深沉的性格特征,说明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锋芒毕露的人,而是一个声闻不彰,谨慎从事的人。因而不被“时人”真切了解,那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了解他的,与他“友善”的崔州平和徐庶,则完全承认诸葛亮的自许是符合实际的,决非妄自尊大。接着写徐庶向刘备推荐他,更见出他的神采非凡。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他用“卧龙”一语,对诸葛亮作了崇高而又形象的评价。在封建时代,“龙”是被神化了的四灵之长,用“龙”来比喻诸葛亮,在当时可算是最高不过的评价了。然而又用一个“卧”字,说明他虽有卓绝的才干,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与文章的首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作了有机地呼应。“思贤若渴”的刘备听得有这样一个“卧龙”式的人物,自然是求之心切了。于是便脱口说出“与君俱来”。可是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决不奉迎以求闻达的为人,所以徐庶接着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不仅把诸葛亮那种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写了出来,而且也为刘备屈身亲往隆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制造了气氛。刘备屈驾求见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这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仕的再次揭示。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这就完全可以证明刘备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诸葛亮这才同他相见。刘备“三往”,旨在讨计问策,以成就大业。问策之前,刘备先“屏”去左右人等,这就进一步说明,他们虽然只是初次相见,但决非一般的往来酬酢,弄得如此机密,想必有大事相商。事实也正是这样。刘备“屏”去左右之后,首先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天下政治形势说起,表露他对汉室江山倾颓,皇帝遭到挟持的深切忧伤,以及对奸臣(主要指曹操)窃取政柄的强烈不满。接着又以十分谦逊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说了自己“兴汉除奸”,“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平生抱负。最后诚挚恳切地提出咨询,向诸葛亮求教,从而引出诸葛亮的对策。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集中刻画诸葛亮这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的重点。

38、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出处:《增广贤文》

3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40、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1、岁月天涯,一人看,十里冷,花开无暇,读懂十里江湖,岁月梦,谁人爱恨,冷漠自知,谁人问江湖,一杯泪,十里花开,无情人,谁人裁剪岁月,爱恨等,十里等,错月相思,一别天涯,苏醒人间富贵。

42、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出处:《蒲松龄》

43、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4、——《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5、——《格言联璧·处事》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4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4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8、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4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处:《增广贤文》

50、由书院资深老师亲自授课,并有经验丰富,多次担任夏冬令营辅导员的优秀教师与学生同吃住,配合书院老师共同做好本期国庆营。

5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出处:《顾炎武》

52、——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5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5、以孝道启发学生心灵,并将孝道贯穿于整个课程中,重塑学生积极、向上、懂得感恩的人生观,价值观。

5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7、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58、上海长江书院由上海号称读经“轰炸机”的谢业惠老师倡议创办并担任院长。谢老师在四年多的读经宣导和推广过程中,带读经师资班的成人超过3200位以上,冬令营夏令营的孩子超过2000位以上,全国各地公益读经宣导讲座400场以上。指导和支持了各地多个老实大量读经学堂开办,为全国的学堂培养了大量遵循笃信王教授老实大量读经理论的老师,更是培养和影响了上千位理念通透、立志让孩子包本30万经典进文礼书院的家长;

5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60、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出处:《白居易》

6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62、黑色的飞鸟掠过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哗哗作响。

63、(主办单位)上海长江书院                     

64、       全文记述作者在封建监狱中的种种见闻,具体深刻,牵涉面广。作者能于头绪纷繁,情况复杂中,围绕中心,选用材料,叙述有详有略,语言不蔓不枝,且多用散句,下字简炼有力,而又雅洁通畅,不事浓郁渲染,人物神态,环境情状,历历如在目前。记述时多采对话形式,常举典型事例为证。先用概括介绍,次叙具体事实,间发个人议论,质朴中灵活多变。桐城文章,此作可称佳构。

6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6、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6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68句经典古文名篇100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