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8句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是什么精选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是什么

1、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是什么)。

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7、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1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1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和的心,才能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2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出自先秦《老子》第十七章。信,诚信。足,够。焉,句末语气助词。诚信不够,就会产生彼此不信任的事情。此言诚信来不得半点虚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彼此诚实相待的基础之上的。

2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5、(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8、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2、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3、(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3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5、(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8、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0、(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51、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  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5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8句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是什么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