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句苏格拉底的书精选
苏格拉底的书
1、(14)R.M.Hare指出,这种以定冠词加形容词构成抽象名词的语言习惯正是导致柏拉图哲学进入误区的巨大语言陷井之一。参见杨峰碧根据Hare的同名著作所编译的《柏拉图》一书,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90页。
2、(1)谈话对方提出一条命题p(通常是当时流行的意见,比如“勇敢就是灵魂的一种耐力”〔《拉克斯篇》192d〕,“公正乃是强者的统治和优势”〔《高尔吉亚篇》483d〕,等等),苏格拉底很快即以反例证明此条命题不成立;
3、在1月14日21:00前完成个人Reflection。
4、(1)见A.E.Taylor:《苏格拉底》,波士顿:TheBeaconPress,1951年,18页。(苏格拉底的书)。
5、他说,他认为“省察自己和他人”是“最高等级的善”,“每天都要讨论这种善”。他说,大部分人终生都是在梦游,从来没问过自己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们吸收了他们的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或者他们的文化,毫不质疑地接受了下来。但如果他们刚好吸收了错误的信念,他们就会生病。
6、第4周: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第十六章)
7、邮 箱:3480562307@qq.com
8、(7)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I,987a30以下。
9、(11)见WernerJaeger:《Paideia:希腊人的文化理想》第二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104页、161页、170页。
10、他一本书也没写过。他没有这种意义上的哲学,一套传诸弟子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与耶稣一样,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记述来了解他,尤其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述。当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说他是希腊最智慧的人时,他提出,那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知道得是多么少。但他也意识到其他人都知道得很少。他努力向他的雅典同胞传达的是——他视之为他的神圣使命——质问自己的习惯。
11、这是一部解读苏格拉底哲学的随笔集,正像它的副标题所写的那样,本书以16个部分来探索苏格拉底的幸福观,重新体会苏氏对人类幸福关注的成果。
12、(27)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127页。
13、(13)WernerJaeaer:《Paideia:希腊人的文化理想》第二卷,71页。这一冲突亦即本质论与约定论的冲突,可以部分地解释苏格拉底之死。
14、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15、(31)参见亚里士多德《大伦理学》1182a20:“他(苏格拉底)使德性成为知识的一部分,这就消除了灵魂的非理性成份以及情感和道德的特征。”
16、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17、(5)亚利山大尼亚时期作家的记述可靠程度较低,同时也是造成许多混乱的根源。据此5条原则,本书所处理的苏格拉底即是柏拉图早期作品(特别是《游叙弗伦篇》《申辩篇》《克力多篇》、大小《希匹亚斯篇》《查米迪斯篇》《拉克斯篇》《普罗塔哥拉篇》)中的苏格拉底,而亚里士多德的几段评论恰恰是做出这一界定的主要根据。至于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分野出现在何处,我几乎无保留地同意康福德的看法,认为《美诺篇》乃是柏拉图通向其中期理念论的转折点从风格上说,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时期对话的主要特色是其论辩式的方法(elenchiticapproach)及其无所适从的结局(aporeticoutcome),而中期对话则体现了奥尔弗斯教-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强烈影响,形而上学方面明显受爱利亚学派的影响,集中关注的问题乃是理念论及达到理念的道路——“回忆”(anamnēsis)
18、1月29日晚上20-21点参加第二次的探讨会。
19、Guns,GermsandSteel:TheFatesofHumanSocieties《枪炮,病菌与钢铁》
20、#今天的这本书,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廊下派与苏格拉底。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到政治哲学的语境去考察,因为苏格拉底据说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廊下派间接地来自苏格拉底,并且在德性问题等方面也接受苏格拉底的观点,这是否就意味着廊下派忠实地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呢?
21、3克勒阿尔科斯与提萨斐尔涅斯:希望以及与神的友谊
22、在为期五周的课程中,我们将会节选书中比较有趣的某些章节,来探讨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三章-卡哈马卡的冲突;第四章-农民的力量;第十章-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第十六章-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尾声-日本人乃何许人也。课程会以seminar的形式进行,学生用英文表达自己读完之后比较感兴趣、感到困惑或者有思考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将进行互相讨论,强调交互性和思考的碰撞。
23、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24、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一个是北京大学吴飞教授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作了很多注释,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第二部分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三部分尤其重要,是中国学者自觉地用西方古典思想来理解现实处境、逐渐回归中国自身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25、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26、(29)在苏格拉底那里,“神”的观念是复杂的,一方面可视为一个未知世界的主宰者(如他在法庭申辩结束时所说的那样),另一方面他所称的“灵异”(daimonion)也具有神的品性,而这灵异如他所称并不指引他去做什么,而只是阻止他做某些事,比如不要参与公众的政治生活(见柏拉图:《申辩篇》31d)。
27、公共图书馆职能:一是信息保存及传承职能;二是社会教育职能;三是情报传递职能;四是促进阅读职能;五是休闲娱乐职能。
28、这本书,带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无关种族,也不一定会是技术和政治等。《枪炮,病菌与钢铁》1998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在这本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会告诉你,历史的魅力。
29、在1月21日21:00前完成个人Reflection。
30、华夏出版社办社宗旨:“传播人道主义、弘扬华夏文化”。
31、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32、1月15日晚上20-21点参加第一次的探讨会。
33、2居鲁士及其友人:克勒阿尔科斯、梅侬、普罗克色诺斯、克色尼阿斯和帕西翁
34、色诺芬和他的军队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的路线(红线)
35、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你的哲学(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跟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状态——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体现在不同的情绪疾病形式上。比如,我太在意他人的赞同(柏拉图说这是自由民主社会的典型疾病),这种哲学导致我恐惧社交。借助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古代哲学,我把我无意识的价值观带至意识之中,省察它们,并裁定它们是不明智的。
36、附录一为什么色诺芬是“叙拉古的忒弥斯托革涅斯”?
37、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38、素痴 |刘威志 | 刘勇强|孙玉文| 杨逢彬
39、——SusanD.Collins,圣母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
40、俄勒冈大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三专业学士毕业,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博士在读;多年历史爱好者,社会科学发烧友,2010年度NPDA全美辩论队冠军成员,司职研究员和教练。多年标化考试培训经验,前某大型培训集团师训培训师,产品设计师。现浑朴教育senioradvisor。
41、(4)RobertWardy:《苏格拉底的不虔诚》(手稿),1页。
42、冯立 |林忠军|张文智 | 刘玉建 |黄甜甜
43、#该问题本身就是现代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管廊下派如何对待苏格拉底,他们的结论对我们理解苏格拉底来说,肯定都不只有点滴的借鉴意义。
搜索更多
44句苏格拉底的书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