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41句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精选

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三联阅读配图《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0、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关于祖国大好风光的优美诗句有哪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11、释义: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12、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15、《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23、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红窗月·燕归花谢》清·纳兰性德

24、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2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6、。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2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8、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9、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3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2、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描写景色的古诗20首《春思》(唐)李白

33、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描写祖国美景的诗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5、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36、不喂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9、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4《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0、课内思乡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1句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