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94句老子一生最著名的五句名言精选

老子一生最著名的五句名言

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一生最著名的五句名言)。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上道。

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个很重要,老子的无为思想)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11、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12、译文: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1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1、(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2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2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4、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25、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1、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3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4、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从事的话,就很难守住了,一方面是外人垂涎,另一方面是自己和子孙,容易“富贵而骄”,骄奢淫逸,就给自己的家族埋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比较完美了,就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亢龙有悔,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道德经》中的十句经典名言,领悟老子的智慧

37、(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41、(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4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4、(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45、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6、(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4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48、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0、(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5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52、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5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4、“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5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9、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6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4、《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6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6、(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67、(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6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1、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

72、(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73、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74、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8、(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7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0、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8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2、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83、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到了这个年纪,该走的就放手让他走,该来的岁月也不会辜负了你!

8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6、昏于利害,惑于是非,为疾者多,故莫有能觉者。

87、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8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8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90、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9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9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94句老子一生最著名的五句名言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