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精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1、孟子是很喜欢骂人的,在孟子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故事。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但齐宣王给自己找理由说,我这个人有毛病,就是喜欢勇猛。孟子说“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你那个勇,无非是看见不喜欢的人和别人打架而已,这不是大勇,而是莽撞的人。所以,匹夫就成了莽撞的人的意思。
2、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3、古时候所称的“天下”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匹夫指的的平民百姓。整句话的意思是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所以,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拼音:tiānxiàxīngwáng,pǐfūyǒuzé
5、学识渊博的达——用你的学识修养,教育更多的人,不求人人都如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相信在耳濡目染之下,必定与过往有所不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一词指平民百姓,包括了所有的“穷”、“达”之人。
6、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7、 学历史的时候我们知道,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曾在他的《日知录》卷十三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代人通常将男子或平民称为“匹夫”,为什么要这么叫呢?
8、解释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9、但是,古籍所载,除了这一说法外,“匹夫”还有其他寓意。《左传》中说道:“匹夫”是对人的一种蔑称,也就是身份卑微者的代名词。《论语》中所谓匹夫,指的就是庶人。古书中说,“匹夫者,士大夫以上则有妾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妇相匹,其名既定,随单亦通称谓之匹夫匹夫妇。”这里不单指出夫妻二人的相合,更说明平民因为只有妻而没有妾。夫妻二人相匹配,所以叫“匹夫匹妇”《孟子·梁惠王下》:“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这里的“匹夫”指的是不经思考莽撞行事的人。
10、大唐皇帝信奉佛教,欲迎释迦牟尼的佛骨进京,朝臣不敢言,唯独韩愈冒死进谏,其实,在进谏之前,他早已料到了结果,但是不吐不快!身为大唐朝臣,岂可因个人荣辱便对这种劳民伤财之举听之任之?于是愤然上书之处皇帝迎佛骨这件事的种种弊端。韩愈想到的是:我是一个匹夫,我有责任匡扶正义。虽然“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但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昔残年”!
11、血淋林的现实:31张人性与爱图片,看到最后1张惊呆了!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3、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14、出自《亭林文集·卷病起与蓟门当事书》。(译文)把苦难的老百姓拯救出来,为子孙后代开创太平盛世,这是我们的责任。志士仁人以国家太平为己任,直到死为止。
15、“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18、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19、(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20、 从区分保国和保天下,进而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见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要是指在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人人有责,是文化和道德的担当。这一点对于了解儒学十分重要。有一种认识,认为儒家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为实现此志,只有依附于当时之统治者,出仕为官。这是一种误解。儒家入世,关心时事和民族、国家安危,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然而并非一意追求做官。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乱世,志在使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周游列国。说“我待贾者也”,“苟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迫切期望有出仕为政的机会。然在不得诸侯信用时,他回答“子奚不为政?”的问题说,“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并非只认出仕为官一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其精神在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在追求官位。顾炎武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则是说明谋政保国需要有条件。在位,才有机会参与,即所谓“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维护文化、社会道德风气方面,则人人有责。突出表现了儒者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担当精神。
21、原著原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先来帮大家翻译成现代文:
22、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2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们熟知的名言,现在常有人把它说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词之改,看似无伤于原意,其实是丢掉了原话的根本精神。
24、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25、已经到了近20世纪,虽然时代在变迁,也经历了几百年,可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消退,在面对国家危机。
26、 古代汉语中,“夫”是对男子的统称。“匹”其实是古代的一种数量单位,一匹相当于四丈。有人说“匹夫”来源于古词语“匹妇”,原因是古时的布匹是从两端分别向中间卷起,两端分别有两个轴,意为“二”、“两”。古时人们的衣服比较短,夫妻两个人一匹布就够了,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义就有了“匹夫匹妇”,以此,泛指一般夫妻,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也,犹人言匹夫也。”也就是说,“匹妇”可以拆开来使用,各指男女,所以后来“匹夫”、“匹妇”就有了普通人的意思。
27、译文:保护国家不被侵略,都是这些帝王还有大臣应有的职责,与普通大众无关;保住天下,,都是每一个老夫众义无反顾有必要的职责。
28、Riseandfallofanationrestswitheveryoneofitscitizens.
29、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辗转飘零,好不容易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几间简陋的茅屋。孰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对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窘境,他没有哀叹生活的艰难,没有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面向苍穹,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衣不动安如山!”多么伟大的胸怀!凄风苦雨中,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他们也一定也像自己一样居无定所,一定也像自己一样不得温饱吧,那么,我能做什么呢?如果能用我的牺牲换来天下寒士的安居,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30、作为担负起祖国未来的我们纵然渺小,平凡如苔花一般,也要担当起国家的责任,尽自己所能,做最大的贡献。捡起一片纸,帮助一个人,疫情期间遵守防疫规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最好的自己……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同样也是爱国。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要辜负祖国对自己的培养。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一个能报效社会的人。
31、“世界上有亡国的事,也有亡天下的事,二者并不是一码事。亡国与亡天下怎么区分呢?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皇帝换人易姓了,国家也改国号了,这就叫亡国。如果是仁义不行,以至于率领禽兽之师杀人,人与人相互残害,这就叫亡天下。所以,要先保天下,然后才保国家。所谓保国家,这应该是那些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帝和大臣们的事。所谓保天下,才是黎民百姓责无旁贷的事情。”
32、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33、备注“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34、 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变,必从一二人开始;影响世人,移风易俗,并非只靠位居高位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根据地位不同,在位的可以通过政教;不在位的可以通过学术;就是家居独处,也可以影响身边一二人;这一二人又可以影响更多人闻风而起;即使身遭不幸,也还是在自己身上保存下了文化的一丝脉络,可以成为将来文化复兴的种子。
35、出自《京口即事》。(译文)祖遨意气风发,誓复中原,渡江北伐,一举成功。
36、此话出自明代“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原话载于其著作《日知录·正始》。其原话是:
37、 所以,以天下为己任并不一定要出仕为官,在位谋政,而是不论在朝在野,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处境、条件,自觉担当;不一定要有权力、地位、财富等资源,而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
38、匹夫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从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9、顾炎武(1615—1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40、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4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今天的国人借以表达匹夫之志的口头禅。但可惜的是,说这话的人,并没有几人真理解这话的真实含义。
42、《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匹夫”指低贱的平民。
43、鲁迅说过,中国历史上,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现代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44、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45、“匹夫”这个词在褒义和贬义上的引用可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必须尽匹夫之责”。
46、朝鲜战争中,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47、抗美援朝战争,是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强大的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搜索更多
48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