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41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精选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1、《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2、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3、l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4、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5、l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6、①“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7、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的思考和认真地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孩子不动脑子思考问题,也不认真练习,那老师就无法把知识和能力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其实只对一部分小学生才管用。用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几乎毫无收效。

8、l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9、l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1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11、l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12、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学理念和人文内涵。具体地说,孔子在培养目标上始终围绕着“成人成才”,在教育对象上注重面向全体,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关注学生的品行修养和动态发展。 

13、①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14、东汉以后因为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对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学提出了挑战.

15、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16、(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17、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18、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孔子在选择教育对象上奉行的是“有教无类”的原则,这就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当时受教育者的范围,在当时让一些有意想学习,但是却支付不起学费的有识之士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孔子为培养人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19、距离2023年考研还剩最后的54天!坚持就是胜利!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21、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易混点。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2、其次,孔子认为学离不开思,思有助于学。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倡“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三思”等等。同时,孔子还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举一反三”“能近取譬”“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善于演绎和推理。孔子“以思促学”“学思并重”的思想,不仅在中外教育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而且在现代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3、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24、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和“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25、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的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6、l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7、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8、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9、l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子罕》)

30、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31、l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32、l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33、孔子此语的本义是: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庶鄙,不论种类、族类,“宜同资教”。孔子也在其一生的教育中实践着他的这一主张,孔门三千弟子中,既有拥有很大权力和财富的贵族子弟,又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既有商贾之人,又有劳动者,甚至有人还曾经为盗,所以荀子也说孔门多杂(《荀子•法行》)。《吕氏春秋•劝学》说:“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实无不可”,这也是“有教无类”的真正含义。

34、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35、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6、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越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上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局限,扬长避短。

37、  ③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育内容。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38、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张“举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39、l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40、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1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