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句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精选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
1、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放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谈到家风家训,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值得世人学习的典范。
2、曾子说:“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说喜爱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厌恶而知道他的优点。
3、第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
4、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5、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6、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
7、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8、传统文化里,事亲以孝,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孝顺不是对双亲照顾赡养就够了,主要是真切的顾念关心,让双亲身心愉悦。曾国藩认为,孝更应该从心理上给予抚慰。
9、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0、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11、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12、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13、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4、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15、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6、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开拓。人的才能、技能都是“用进废退”。越是勤于练习,技能越纯熟。
17、 季洪是曾国藩幼弟曾国葆的字。曾国藩的意思是这个弟弟天资一般,可能功名路上走不远,不如好好练练字,将来在家里帮帮忙。就像他的叔叔曾骥云,虽然一辈子都是个老童生,但是在家里帮着管管家务,也算有功于家庭。
18、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9、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
20、 第三“与善仁”,待人要像水一样友爱仁善;
21、1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22、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23、 比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初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过这样一句:“季洪诗文难于进功,须用心习字。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
24、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25、曾国藩临终前仍不忘节俭,他留下遗嘱:“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运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
26、解:勤奋、俭朴、求实、好学。曾国藩对于“勤”和“俭”两个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人能成功,一个家族能延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富有的时候不可放荡,贫穷的时候不能堕落。
27、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8、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9、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30、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31、曾国藩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人能够成功,一个家族能够延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富有时不能放荡,贫穷的时候不能堕落,始终如一地保持勤俭本色,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永续流传下去。
32、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33、世界上哪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有可能是骗局,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很多人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招致麻烦。正如《论语》中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4、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35、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36、古人认为,俭是福气的来源,一个人的福气是从廉洁、清廉、节俭来的。整日穿金戴银、大鱼大肉的人未必有福气。反而那些节俭自律的人最能享清福。
37、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38、兄弟之间的和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难。现实社会中,兄弟为了家产,大打出手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寒心。
39、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40、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41、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42、硬: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43、《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书信文字朴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44、 曾国藩年少得志,40来岁就做到五个部的副部长(侍郎)。后来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的中兴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缺少、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非常受毛泽东、蒋介石的推崇。
45、 (来源:光明网 (编辑:康慧珍)《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46、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47、晚清吏治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曾国藩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他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48、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思、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49、曾国藩当总督时,三弟曾国荃也当了巡抚,家中客人、子弟增多,房子不够住。其九弟便新建一屋,花了三千串钱。曾国藩知道后,写信责备九弟:“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此后,终其一生未入新屋一步。
50、曾国藩家书告诉饿哦们的道理就是: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浮躁,贫的时候不抛弃。勤即是指思维勤奋也只也说身体勤奋。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第二勤于治学:以俭持家之外,曾国藩另一要求就是“勤”。曾国藩通过书信的方式,给自己的子女批改诗文,一起探讨生活中种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第一启蒙老师,父母是带领我们接触着自己人生中第一接触到事物,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就如自己的父亲,一直告诫自己只要有人在一切都会有的。
51、 因为年龄差距,曾国藩从小和几个弟弟并不是玩伴。弟弟们能奔跑嬉闹时,他已经奔走在考秀才的路上了。他和弟弟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一开始他是做私塾老师的父亲的助教,等到自己中了举人,教导诸弟的权威就从父亲那里转移到了他身上。
52、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53、悔: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悔,知缺补缺。悔字与谦字相因,即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视察纠正自己的不足。
54、 他自己说:“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退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意思是:上天久长永恒,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很短的一瞬,所以当忧患、不幸、灾难到来的时候,应当容忍、隐忍,慢慢的等待这一切安定下来、结果清晰起来,而不要盲目冲动、鲁莽行事。
55、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56、 十六日曾国藩送弟弟出门,本身经济很紧张的他还是给弟弟带了三十二两银子作为路费。此外,又封了十两银子,这是给家里老人们的钱,不过他嘱咐曾国荃,如果路费不够,也可取用。兄弟二人“彼此恋恋,情深似海”。
57、 曾国藩少年时就熟记的“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等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这时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他在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58、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5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60、一位妈妈,一天骂了女儿两句,这个女儿离家出走了。路上饥寒交迫,遇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她一碗粥喝,这个女子认为老太太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聊到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对妈妈满腹怨言。老太太说:“你妈妈每天都给你做饭吃,你没感恩她。我今日就给你喝完粥,你就感激我?”这位女儿无地自容,马上回家了。
61、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62、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63、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64、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65、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66、写诗作文,一定要学习好声调韵律,方能让诗文读来上口。杜甫说 “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说他自认为到晚年,才做到了诗词韵律,相得益彰。曾国藩认为声调是诗文的根本,可见声调在诗文中的作用。如今的诗歌,却已经几乎放弃了韵律美学,不考虑声调,能讲究声调的,寥寥无几。
67、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68、 曾国藩在最艰难的时候病了。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在家乡去世。
69、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70、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 熟导致精。
7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72、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73、众所周知,曾国藩有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读写的好习惯。
74、在工作方面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75、“口勤”就是待人要善良,该提醒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善意提醒。别人向你打听事,知道的一定要乐于告诉别人。“心勤”就是意志坚定,时时不忘自己的志向。
76、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开拓。人的才能、技能都是“用进废退”。越是勤于练习,技能越纯熟。
77、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78、谦: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79、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80、曾国藩16字家训中说,人勤则健。《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1、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82、《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勤就不会穷困,家勤就不会短缺。
搜索更多
83句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6字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