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句歌德简介资料精选
歌德简介资料
1、南京歌德学院:http://www.goethe-slz.js.cn/
2、(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 卫茂平 译(歌德简介资料)。
3、Thecontractisinitiallylimitedto2yearswiththepossibilityofanextension.
4、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5、事实上,歌德本人在哲学上属于更早的世代。他的成长环境文化烂熟,远非哥尼斯堡这种文化飞地可比。加之自幼条件优渥,不用像康德、黑格尔这些穷家子一样喂马劈柴,文风也自然不会有新教徒的清健。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巨子,歌德一直欣赏不来康德对理性的推崇。他的世界具体而斑斓,不需要逻辑来展开。在这样的世界观背后,是斯宾诺莎式泛神论的巨大投影——自然是上帝的化身,诗学才是通向自然的捷径,必须把住感性的关隘。歌德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说家,他的体裁和形式都不完全依托于文本。朗诵是诗歌的必要环节,就像演出是戏剧的必要环节。歌德经常亲自披挂上阵,直观地传达他对世界的爱恨。
6、歌德心中的法兰西的精神碎片实际上折射了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梦想。法语当时仍是高贵的雅言,连接着全欧洲的精英。歌德一生只陪同公爵造访过一次柏林,甚至少于罗马,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对浪漫主义的多愁善感和激进非常警惕,推崇巴尔扎克、拜伦和曼佐尼。这样的国际主义者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费希特所谓的德国人,似乎很成问题。如果说如此世界主义的歌德在谈话录中发明了“世界文学”一词,并不出人意料。但这个词事实上一开始最先用于讨论中国文学(见李双志的考证),则不得不让人惊叹歌德的视野开阔。
7、仍然拥有的彷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8、 其次,歌德讨厌浪漫主义的忧郁和伤感。罗曼·罗兰提到“歌德断不许把悲哀作灵魂和艺术的中心”,“他不能容忍德国当时流行的感伤倾向:无端的哭泣、绝望和爱情的哀号和坟墓”,这类东西与歌德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他对生活的乐观、肯定的态度是格格不入的。舒柏特的某些作品(如《冬之旅》)、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如《幻想交响曲》),不正是传达了那伤感和绝望、那死亡和哭泣吗?对这样的音乐歌德是不能接受的。
9、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
10、 歌德懂得音乐,他知道贝多芬是一个有分量的音乐家,可是他对贝多芬和他的音乐确实并不喜欢。罗曼·罗兰在书里说,“歌德接受、承认、钦佩—如果你们愿意这么说—这伟大,但他不爱它”。
11、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12、重庆歌德学院:http://www.goethe-slz.cq.cn/
13、歌德电子书借阅机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创意阅读与知识服务”为一体,是一款24小时自助服务型智慧文化产品。它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图书馆服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读者免费提供图、文、视、听等全方位的数字信息文化服务。其包含精品图书3000册,精选大众期刊200种;每月更新不低于150本图书,为读者提供了图书、报刊、视频、音频,等多种学习途径,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阅读资源。
14、完成一张以时间为顺序的作品列表很难,因为加工作品的时间段经常不明确,而首印的年份又和歌德的创作过程并不一致。
15、可以不同意罗曼·罗兰的观点,但是不能不佩服他的执着和敏锐。他让我们想起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歌德的评价:歌德是艺术上的巨人,魏玛公国的庸人。庸人与巨人之间是多么难以统艺术的砝码再重,也不能坠过人格的质量。
16、 事实是贝多芬一生崇敬歌德,在歌德眼中贝多芬始终是一个有分量的音乐家。
17、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却背离黑暗。诅咒黑暗。
18、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19、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品方: 楚尘文化译者: 冯至
20、按照欧洲委员会对语言的统一标准(GER)分为AABBC1C其下也分为AAAB1…这样的半个级别。A1就是零基础,C2则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语言水平。一般说来,德语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之后达到A2-B1水平,二年级之后B1-B2水平,要通过德福考试(TestDaF)达到4个4分的德国大学入学标准的话,一般需要C1水平,即参加800-1000学时的德语课程。
21、郭沫若、宗白华视浮士德为歌德的替身。余匡复《〈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一文将《浮士德》视为诗化的歌德思想的百科全书。进一步的,韩瑞祥、仝保民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的浪漫主义色彩》中认为:浮士德是一个在幻想和戏弄人生中追求着的浪漫主义形象,他不是作者本人生存观念的释解,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分裂的悲剧。歌德自己说过:他说不出来作品里的具体观念,作为诗人他只是将自己的印象从艺术的角度生动表现出来,并使读者能获得同样的印象。董问樵在解读这段表白时认为:在思想上,诗剧是接近人道主义的过程;在艺术形象方面,浮士德是哈姆雷特的发展,前者在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了后者的形象。王力在他的《文学的归真——对〈西游记〉、〈浮士德〉的随想》中将浮士德定位为一个“当代英雄”:真正的当代英雄体现着人类最深刻的智慧和最崇高的人格,是人类文学中的最高典型,浮士德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22、相比长期因宗教原因而隐为敌国的东德(普鲁士)和南德(奥地利),歌德的家乡法兰克福所在的西德大抵代表了一种理想的资本主义形式。这里的市场经济确实源远流长,被科塞勒克视为资本主义的发祥地之一。从黎塞留的大国崛起到俾斯麦的大国崛起之间,这一地区周期性被法国人所占领,所以此处的居民对英法的先进文化都毫不陌生。当出生在特里尔的马克思写下“莱茵河对岸的资本主义”时候,他在陈述一个字面意义上的事实。
23、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24、即使像莎士比亚这样被称作“独一无二的伟大大师”级的人物,歌德也在更大程度上把他的成就归功于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在《谈话录》说:“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比起个人的天资禀赋来,歌德对时代环境和群体积累显然更看重些。
25、所以,他劝告青年作家,“要牢牢抓住不断前进的生活不放,一有机会就要检查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明,我们现在是有生命力的;也只有这样,在日后的考察中,才能表明,我们曾经是有生命力的。”强调艺术家紧跟时代,不是任其随波逐流,而是强调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性。
26、 贝多芬在童年时代便是歌德的爱好者,在他心中,歌德很早取代了当时德国有口皆碑的大诗人克洛卜施托克①的地位。他说,“克洛卜施托克常常想到死,这迟早要来的!……至于歌德他活着,而且我们大家得和他一起活下去。所以他那么宜于谱成音乐。”这反映了贝多芬对歌德深刻的理解,也反映了这位音乐大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艺术观。贝多芬还看出歌德创造的高度艺术性;他说,在歌德的诗篇中,语言“组成一个高尚的秩序,仿佛一座由心灵的手造成的宫殿一样,它本身已经具有和谐的秘窍了”。他为这种高度的艺术性所吸引,为歌德的诗篇去谱写音乐;谱写出来的歌曲,其音乐和诗的有机结合,达到了象“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罗曼·罗兰语)。就在两人会面那年的年初,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埃格蒙特》谱写了舞台配乐,并让人把他的总谱献到剧作者手中。有些文学史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贝多芬的配乐拯救了歌德的原作,因为这个剧本自一七九一年魏玛首演以后,一直按照被席勒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本子上演,只是由于人们要求同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剧作才得以恢复原貌上演。贝多芬的配乐是根据歌德的原作写的。
27、候选人在一份pdf文档中发送材料至塞巴斯蒂安·克雷默(SebastianCremer)电子邮件:cremer@med.uni-frankfurt.de
28、Establishingandfurtherdevelopmentofdiseasemodelswithfocusonmodellingclonalhematopoiesisinmouseandxenograftmodels
29、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
30、 为了说明歌德对贝多芬音乐的态度,罗曼·罗兰追溯了歌德与贝多芬彼此间的认识过程和交往关系,追溯了他们在女作家贝蒂娜的推动下,于一八一二年七月十五日在疗养地特普利茨的会面,还提到了那个有名的故事:两人一同散步,遇见迎面而来的王公贵族,贝多芬昂首阔步继续前行;歌德则伫立道旁,鞠躬如也,事后受到贝多芬一顿教训。这故事反映了贝多芬强烈的市民阶级意识,也反映了歌德的对恩格斯称之为“德意志鄙俗气”的屈从。特普利茨会面并没有促进这两位艺术巨匠间的友谊和了解,相反,歌德对贝多芬和他的音乐采取了冷淡和保留的态度。其中登峰造极的例子,便是贝多芬晚年处于贫病交加情况下写信向歌德求救,望他促成魏玛公爵预订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庄严弥撒》以换取稿费,而得不到歌德的回答。
31、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乐谱与作品结构研究指南
32、关于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歌德指出每个人,包括最伟大的天才在内,既因他所处时代的短处而受损,也会因所处时代的长处而受益。艺术家的思想受制于所处的时代,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时代允许的范围内。
33、歌德的才学虽然足以胜任律师和基层法官的角色,却始终缺乏兴致。父亲见寄托的抱负遥遥无期,失望不言而喻。可这样的教育真正失败了吗?不正是他高朋满座的客厅让歌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吗?不正是他整日吹嘘年轻时的心灵净化之旅,把罗马视为祖传的拉萨,让儿子写出了《意大利游记》,让孙子最终也客死异乡吗?最重要的是,不正是他帮闲不帮忙的生活姿态,亲手将歌德送进了魏玛的袖珍宫廷,直到“倒贴贵族”最终出现在一代新人嘲讽歌德的讣告里吗?才华横溢的文青歌德在仕途上将应名点卯的法官歌德弯道超车,端赖父亲的身教。人的行为模式总是越过有限的语言直接传染,就像教养和身家首先见于举止点滴。念叨着“不要学我”的家长对语言的无力感到愤懑,总是要付出额外代价才能补救。
34、Testingofnewtherapeuticapproachesinexperimentaldiseasemodelsinmice
35、罗曼·罗兰对歌德的评价,也不是有关艺术风格的层面,而直接逼向作家的心灵。歌德不是燃烧型的艺术家,他不是用生命来创作,他是用智慧和才华来写作,他的优雅、宁静、完美是用力做出来,而不是用生命融化出来的,“他在生活和艺术中都过于是一个艺术家了。”
36、关于诗剧的性质。绿原在其译本前言中称之为“富有鲜明的乐观主义的性质”的悲剧。余匡复在1991年编写的《德国文学史》中提出:《浮士德》同时包含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是严肃的正剧,因为诗剧的结局是光明的,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前途的回答是乐观的、肯定的。
37、这并不是说他的官僚生涯是不称职的,而是说他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国充当谈资。拿破仑屡次接见歌德,称自己是《维特》的死忠粉。这样的表述应该不仅是礼节性的,歌德却不曾向旁人提起,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他的职务屡次变动,只有画院和剧院任职最久。魏玛公国是耶拿大学的保护人,庇护了很多疑似叛逆的知识分子,最终成为狂飙突进和观念论哲学的策源地。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和国家大剧院院长职务的歌德处在这样的历史当口,成为德国知识界的中心并不意外。但考虑到几乎每一位同时代的知识名流都与歌德有交集,就不得不感叹他的人格魅力。
38、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39、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
40、西安歌德学院:http://www.goethe-slz.sn.cn/cn/index.asp
41、 那么这位大诗人欣赏的又是谁的音乐呢?他欣赏的音乐家是:亨德尔、巴赫、格鲁克和莫扎特。亨德尔的清唱剧引起歌德极大兴趣,他曾对人表示,他需要活泼雄劲的亨德尔式的音乐来激动自己;歌德是巴赫的音乐不厌倦的欣赏者,他在信中说他听巴赫犹如在听“永恒的和谐自己对自己谈话”;格鲁克的创作使音乐为诗服务,而不是用音乐来进行浪漫主义的渲染,符合了歌德的音乐理想;而莫扎特是歌德音乐世界的主宰,歌德认为《浮士德》谱曲的音乐性格,可在莫扎特的《唐璜》中找到。歌德欣赏的音乐是莫扎特逝世(一七九一年)以前的欧洲音乐;这时期的欧洲音乐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以巴赫、亨德尔为代表,音乐史家称之为“巴罗克音乐”,在五十年代以后则是以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所谓“古典派音乐”;歌德不欣赏的音乐实际上是十九世纪一开始正在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舒柏特、韦柏、柏辽兹、帕格尼尼则是这新兴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罗曼·罗兰在书中提到,歌德把他听不惯的、突破了传统的浪漫派音乐家统称为“新技术家”(neueTechniker)。
42、 因而他对不讲究形式,任凭幻想驰骋、感情泛滥的浪漫主义创作是不以为然的。歌德不欣赏舒柏特为他的叙事谣曲《魔王》谱的歌曲。据罗曼·罗兰分析:在歌德看来,他写的《魔王》不过是一首朴质无华的浣衣曲;而舒柏特在音乐中用风声、马蹄大肆渲染,烘托出一幅与诗人原旨不合的图画。这种渲染便是遭到歌德反对的艺术上的“过度”。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浪漫主义的渲染,不过是音乐上反映的浪漫主义想象而已。任何艺术家,包括象巴赫、亨德尔这样的作曲家都不可能不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种艺术想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歌德在自己的《浮士德》创作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想象超过了一切浪漫主义艺术家。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歌德的这部《浮士德》哺育了一整代年轻的浪漫主义作家;它被他们奉为艺术上的圭臬,成了他们(包括浪漫主义音乐家)创作的灵感泉源。可以这样说,如果歌德将浪漫主义当作艺术创作方法来反对,他就不可避免地反对了自己。
43、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
44、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45、中国“五四”之前已开始对《浮士德》进行介绍。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写道:“欧洲近世之文学中,所以推格代(歌德)之《法斯德》(《浮士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
46、 但是,贝多芬的音乐并没有传达这种不健康的情调。贝多芬的音乐中也有哀伤,但他的箴言是“通过痛苦达到欢乐,”②因此他的音乐渗透了乐观的战斗精神,听了使人受到鼓舞,使人充满勇气,热爱生活。但是,具有同样乐观积极思想的歌德竟看不出贝多芬是他的同道!罗曼·罗兰惋惜地说,贝多芬应是歌德“可以在他生命圈内照常情接受和同化的唯一的新的音乐天才。”他把这两位文艺巨匠不能互相接近和了解视为一场“误会”,这显然是一种天真的看法。其实,不了解对方的并不是贝多芬而是歌德,他们——一个是德国古典文学的代表,另一个是德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两人有着共通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但推究起来,歌德对世界、对时代是采取不介入的观照态度,古典时期的歌德从意大利回来,受温克尔曼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美学观点“高贵的单纯,伟大的静穆”的影响,要求在艺术创作中保持平衡和宁静,便是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在艺术上的反映。但是贝多芬的出身、经历和歌德不一样,他青年时代处在离法国不远的波恩,就近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具有雅各宾精神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永远在战斗,每步都有冲突,额头向前,冲进敌阵去战斗”(罗曼·罗兰),这样歌德便把贝多芬看作“在井口上手舞足蹈的疯子”。保守的歌德理解不了激进的贝多芬。
47、青岛歌德学院:http://qingdao.goetheslz.com/zh
48、ISBN:9787108061911定价:00元
49、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
50、建立和规划血液,骨髓和心脏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分类策略
51、他的方法,是经验主义的(而非抽象推论的),跟实证论的经验主义不同,它并不把人当成外在的观察者,而是把人当成观察对象内部的,从属于观察对象的对象来对待。
52、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
53、 伟大的音乐是伟大时代的产物。贝多芬能为他的时代写下辉煌的乐章,是因为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艺术创新使他充分表现出了他所处的伟大时代的脉搏和精神;而这种创新又与那些脱离民族传统、盲目标新立异的所谓“创新”毫无共同之处,贝多芬首先是在继承了本民族优秀音乐遗产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正因为这样,贝多芬的音乐才能成为不朽的艺术,这种艺术尽管得不到歌德的理解和喜爱,但仍然受到人民的欢迎,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艺术财富。
54、最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的,莫过于他所嘲笑的是什么东西了。
55、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念念不忘);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56、 因而他对不讲究形式,任凭幻想驰骋、感情泛滥的浪漫主义创作是不以为然的。歌德不欣赏舒柏特为他的叙事谣曲《魔王》谱的歌曲。据罗曼·罗兰分析:在歌德看来,他写的《魔王》不过是一首朴质无华的浣衣曲;而舒柏特在音乐中用风声、马蹄大肆渲染,烘托出一幅与诗人原旨不合的图画。这种渲染便是遭到歌德反对的艺术上的“过度”。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浪漫主义的渲染,不过是音乐上反映的浪漫主义想象而已。任何艺术家,包括象巴赫、亨德尔这样的作曲家都不可能不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种艺术想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歌德在自己的《浮士德》创作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想象超过了一切浪漫主义艺术家。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歌德的这部《浮士德》哺育了一整代年轻的浪漫主义作家;它被他们奉为艺术上的圭臬,成了他们(包括浪漫主义音乐家)创作的灵感泉源。可以这样说,如果歌德将浪漫主义当作艺术创作方法来反对,他就不可避免地反对了自己。
57、阿力顶着一头蓬乱的绿色卷发,“艺术达人”阿力看起来傻傻的,在哪儿都能听到他的大笑声。
58、 第歌德嫌当时的音乐音响太大。歌德听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就受不了它巨大的音响。罗曼·罗兰想象,如果这交响曲由整个乐队演奏起来,歌德会捂着耳朵逃走。这里的问题不简单是歌德的耳朵仅仅在生理上受不了新兴的浪漫派作曲家乐曲的巨大音响问题;这里牵涉到的是歌德音乐欣赏的趣味问题。罗曼·罗兰指出一个有趣但也富有含义的事实:歌德十四岁在法兰克福听七岁神童莫扎特的演奏(一七六三),八十一岁在魏玛家中将十二岁的克拉拉·维克(后来的舒曼夫人)抱上凳子,听这位女神童的演奏,在这两次钢琴演奏中间隔了六十七年的时间,然而音乐在这六十七年中经历了多少变迁啊!
59、神学家赫尔德是歌德自大学时代起的引路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歌德的才华。他虽然不时以歌德的恩人自居,对《铁手葛兹》和《维特》不乏贬损,但在人前却对歌德赞不绝口。歌德自叙是赫尔德向他介绍了莎士比亚,但他那种泛神论式的世界观可能更直接地影响了歌德的诗学。另一位前辈文豪维兰德先于歌德抵达魏玛,以其率直赢得了歌德由衷的敬意,也证明两人关系谈不上亲近。
60、TheJohannWolfgangGoetheUniversityFrankfurtisoneofthelargestuniversitiesinGermany ,applicationsareinvitedforone PhDStudent(m/f/d)(E13TV-G-U,65%) availableatthe InstituteforCardiovascularRegeneration attheGoethe-UniversityofFrankfurt(Germany).StartdateisMay1st,20
61、恩格斯说过:“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恩格斯甚至曾经把歌德和黑格尔并提,给予高度的评价,称“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62、歌德仍然是活在启蒙时代,与他的泛神论相符。这在他对法国的暧昧态度上得到十足体现。在大学时代他曾感染过一些青年的热情,嘲笑法国人穿着希腊的盔甲,伪装成欧洲文明的共主。《诗与真》中说到:“我们觉得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太刻板、太高雅,他们的诗过于冷漠,他们的批评偏于否定,他们的哲学晦涩而又不充分。”滑稽的是,同样的描述完全适用于日后德国人的民族形象。
63、中国歌德学院汇编网:http://www.goethe.de/ins/cn/zh/lp.html
64、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
65、《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66、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67、 伟大的音乐是伟大时代的产物。贝多芬能为他的时代写下辉煌的乐章,是因为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艺术创新使他充分表现出了他所处的伟大时代的脉搏和精神;而这种创新又与那些脱离民族传统、盲目标新立异的所谓“创新”毫无共同之处,贝多芬首先是在继承了本民族优秀音乐遗产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正因为这样,贝多芬的音乐才能成为不朽的艺术,这种艺术尽管得不到歌德的理解和喜爱,但仍然受到人民的欢迎,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艺术财富。
搜索更多
68句歌德简介资料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