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句扬汤止沸精选
扬汤止沸
1、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
2、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3、[成语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扬汤止沸)。
5、旁边的亲戚表示,俄罗斯人很有钱吗?他说多数俄罗斯人也穷,但是社会福利比较好,俄罗斯延续了苏联的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好,教育医疗免费,房子非常便宜。当然我不确定他说的是否准确,但是旁边的亲戚说要是房子便宜,全民医疗,我也不加班。(扬汤止沸)。
6、[典故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7、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了很多工作,但总体看效果并不理想,治理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市民对此颇不满意,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8、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曹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9、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拼音是fǔdǐchōuxīn,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
10、(英文):ineffectualremedyasonewhotriestostopwaterfromboilingbyscoopingitupandpouringitback
11、此时的温度就低于沸点温度,沸腾现象自然就停止了,但是由于液体一直处于加热状态,只需要一会儿,降低了一些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又达到了沸点温度的液体又开始沸腾了。
12、意思: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13、一天一个成语25——弹冠相庆冠读一声,多为贬义,以后用成语可不敢乱用哦
14、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如何在岸上下足治本的功夫呢?笔者以为,重在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5、扬汤止沸--汤:开水。沸:沸滚。把开水舀出来再倒回去,使锅中的水暂时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只能暂时解救急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A项“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在其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17、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
18、“扬汤止沸”意味着解决表面问题,或临时性解决问题,是通常所说的“治标”;“釜底抽薪”意味着解决根本问题,或对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19、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下朝之后,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过了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20、(近义词)以汤止沸、饮鸩止渴、救火投薪、负薪救火、抱薪救火。
21、从育儿角度上讲,明兰如此大气智慧,跟祖母的教育离不开。小时候的明兰长在祖母膝下。
22、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只采取简单的罚款办法,无异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
23、996背后不只是互联网企业的9还有工厂里的00还有广大劳苦大众们骡子般劳作。若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移开多座大山,以赤子之心,候天时地利,翻江倒海,改天换地,也许一切正在发生,也许还需时日。
24、“扬汤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5、要对贫富差距问题开刀,让人民创造的财富回归人民
26、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击太微垣星尊,才是消除危险的根本之道。
27、解析:所填成语由“无异于”引导,故所填成语是对前文的解释,即找到思想上的问题才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其他问题都是表象,故此处强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符合文意,当选。
28、出自春秋时代文子的《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29、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一为治标之策,一为治本之法,是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不互相排斥,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但扬汤止沸只是权宜之计,只有釜底抽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0、原文:“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31、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32、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只采取简单的罚款办法,无异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用存仓的粮食来平抑猛涨的米价,只不过是扬汤止沸,我以为抑制通货膨胀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33、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4、一直以来,有些城市的居民习惯于将洗衣机放在阳台上,但相关部门的房屋设计规范却未将阳台排水管作为污水管道,导致居民洗衣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成为城市河道重要的污染源。针对此,南京《条例》规定“新建、改建住宅的阳台(平台)应当单独设置污水管道,并纳入统一的污水收集系统”,“已建成住宅的阳台(平台)未依照前款规定单独设置污水管道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改造或者整治计划,在改造或者整治时增设污水管道”,以加强雨污分流的源头管理。南京的做法可谓是抓住了关键处,抓到了点子上。
35、“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36、将汤舀起来再浇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由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时,使整锅汤温度低于沸点,这样汤就会降低温度,停止沸腾。但由于汤一直在加热,所以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重新沸腾。
37、[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38、译文:想让锅里的水停止沸腾,一个人不停地火烧之,很多人拿瓢扬,这些都没意义;不如抽掉锅下面的柴火,水自然止沸了。
39、可见,扬汤止沸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想法,事情的根源在于“加热”还没有停止,因此也有扬汤止沸,不如绝薪止火的说法。我们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找到事情的根源,将其杜绝,如此才能达到目的。
40、 而用扬汤止沸的方法,暂时把问题摁住,而炉子里的柴,迟早是要烧没的,那个薪不用抽,时间一到,自己就熄火了。
41、(文段出处)《把问题导向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
42、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43、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44、第一空,代入验证。由文段可知,国学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复古、“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的做法是没有眼光,不恰当的。D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符合文意,当选。
45、一天一个成语你喜欢一个人,这个人也喜欢你,可是面对你的靠近,ta却会表现的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46、那么,扬汤为什么可以止沸?得从沸腾说起。沸腾跟蒸发不同,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通常所言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47、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出自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原词为:“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8、“扬汤止沸”指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缓解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49、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0、解析:分析第一空。由文段可知,作者对带毒GDP的感情色彩应该是消极的,不赞成的,所以,“带动”是积极色彩的,不符合语境,排除B选项。其余三项均符合文意。分析第二空。由语境“彻底”可知,第二个空的意思是彻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1、一味孤芳自赏的人经常是孤掌难鸣;懂得放下身架的人往往能抬高身价。
52、应该增加社会福利,保护弱势群体,让先富群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53、需要一批真正赤子之心的人,这些事可能会有损执政者所在的阶级利益,需要一批胸怀天下的执政者,兼济天下,天下大同。
54、所填成语由“无异于”引导,故所填成语是对前文的解释,即找到思想上的问题才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其他问题都是表象,故此处强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符合文意,当选。A项“缘木求鱼”指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B项“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D项“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三项均不能表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意,排除。
55、聪慧隐忍的盛明兰在剧中的经典台词:路行此处,又该如何呢?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56、一个人能不能接受9只是和他自己的能力有关吗?其实和我们上一代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上一代中国的状况并不好,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个贫穷国家,我们过去很糟糕,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很多人没有好的技能,很多家庭很贫穷,这样的家庭有多少?一定很多很多,上一代欠的,得这一代来还。很多时候,大家一离开大学,就再不轻松了有多少家庭的孩子面对9能说不干了就不干了?
57、996是对人的一种无情的压榨,是对人健康的迫害,是一种应该被取消的工作制度,中国执政者应当去在这个方向上努力,这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重要的一步。但我觉得一纸法文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问题只是其冰山一角。
搜索更多
58句扬汤止沸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