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句李白的诗300首4句精选
李白的诗300首4句
1、唐诗三百首|128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我来倾听!(李白的诗300首4句)。
3、《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在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与刑部侍郎李晔、中书舍人贾至一起同游洞庭湖时所写。李白共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首诗是其中第二首,也是李白夜游洞庭湖时所写。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虽然只有短短4句,却展现出了洞庭湖美得令人心醉的一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的这首《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这两句的意思显然是写于当时的皇帝被奸佞小人所包围,以至于自己报国有心,但是报国无门的尴尬处境,他的内心世界非常的沉痛哀怨。
5、(唐诗三百首2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唐诗三百首|122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7、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9、先看前两句吧,“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天色将晚,薄暮冥冥,花丛在暮色之中朦朦胧胧,仿佛笼罩着淡淡的烟雾。这如烟如雾的场景,就让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迷蒙起来。这就是开篇造境,给整个诗篇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愁。那第二句“月明欲素愁不眠”,月亮升起来了明如镜、白如绢,照着一个满怀愁绪的人,这个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时间和场景其实已经转化过一次了。你看这个人出场的时候,还是黄昏,正是通过她的眼睛,我们才看到了“日色欲尽花含烟”,那时候她还在庭院里徘徊,等再出场的时候已经是月华如练了。这是什么意思呀?这个人本来就一腔愁闷才从屋子里走到庭院来散心。可是看花并不能排遣她的忧愁寂寞,她索性又回到屋里睡觉了。人不是一睡着就无知无识,烦恼全消了吗?问题是你说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罢,还是说“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也罢,反正人在忧愁的时候,想睡着就没有那么容易。可是越睡不着,你就越觉得,这月光也太亮了吧,就抱怨起月亮来了。其实月亮也罢,花也罢,本来都是无情之物,该怎样就怎样。但是在这个忧愁的人的心里,花为何含烟呢?月为何如朔啊?就都好像跟她作对一样,这就是变无情为有情了。当然我们也理解,这不是花月有情,恰恰是人太多情了,才给无情的花和月亮都注入了感情色彩。“月光光,人不寐”,那接下来怎么办呢?看下两句吧。
10、这首律诗也非常经典,和崔颢的黄鹤楼不相上下。而这一首唐诗,也就是唐诗300首当中入选的李白的唯一的一首七律。而且在首联的14个字当中竟然有3个字重复。且看:
11、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13、首联从新年的喜庆氛围写起,黄莺、燕子都忙着传报新年的喜讯,可是思妇与征人却相隔千里,无法相见。“报”字把莺燕拟人化,突出主人公的有情。颔联写主人公的居所临近宫廷,而心却跟随着明月到达了征人所在的胡地。主人公没心思欣赏这大好春光,自己的思念系在未归的征人身上,为他担忧。颈联写回文锦都倾注了自己的离别之恨,楼上的花枝都在嘲笑她孤枕难眠。女主人公被思念缠绕,白天夜里都饱受煎熬。尾联是女主人公直接表达的心声,希望军队班师回朝,使她免于相思之苦。
14、《玉阶怨》 唐代: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15、想当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何等的气概。而在今天只剩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一种悲凉和哀伤。
16、长垣真真老师:15294708174地址:长垣华垣路与宏力大道往西,县政府司法局北面华垣小区B座西单元102室
17、狱吏们都像苍鹰搏击般凶狠,狱墙插满了荆棘。即使是大圣人也要憔悴,如今我才体会到《王风》的伤怀。然而老天毕竟未丧斯文,泰山巍然岂会崩坏?穆生逃离楚国免遭日后之难,邹阳劝说吴王也脱去了祸灾。
18、唐诗三百首|108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9、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0、《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21、前两句是景色描写,“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两句呼应了题目,点明诗人李白来到了金陵城凤凰台来进行怀古。
2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3、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境内,唐时为贺知章的采地。
24、唐诗三百首|163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5、清丰马老师:13939307098 地址:清丰县金桥商业街一期北头路西第四家
26、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笔落原风雨,诗成泣鬼神。
27、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28、那么紧接着的“玉碗盛来琥珀光”,自然就是李白从酒的色泽来盛赞兰陵酒。它的意思是说,用精美的碗盛着兰陵酒,就如同盛着一碗琥珀般的光。“琥珀”,本是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色或赤褐,这里借指美酒的色泽。
29、唐诗三百首|160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30、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1、中国最神秘的一座城市,没有名称,只有一个代号,叫404
32、(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3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4、唐诗三百首|135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35、 天才的诞生肯定是不走寻常路的,我们也没有理由随便去怀疑和质疑。我们只希望不要象《伤仲永》里一样,天才随随便便就陨落了,那可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汉语文学要多拿几个诺贝尔文学奖,希望就在这些“天才少女”和“天才少男”身上呢。
36、唐.杜甫《赠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37、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3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9、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但是依我看来,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我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40、《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1、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42、雄安为啥没动静了?清华教授道出实情,看完醍醐灌顶
43、(唐诗三百首9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4、(唐诗三百首91)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45、临漳乔老师:18790761200 地址:邺都南大街第二中学向南500米西
46、唐.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47、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48、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
49、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50、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搜索更多
51句李白的诗300首4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