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句千古名联精选
千古名联
1、这幅对联为桐油店联,这幅对联通过描写桐油,比喻人们的高尚品德,联句构思巧妙,对仗工整,饶有趣味揉。
2、作者用一句“总贪迷醉梦乡中”,可以说归纳出“温柔乡是英雄冢”的意思,却又有无限留恋缅怀之意。
3、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徐用仪、许景澄、袁昶三人都因为直谏而被清廷杀死。杭州人后来为三人建立祠堂,请人写下这副对联。
5、井底蛙,指东汉初年公孙述。公孙述曾经割据成都而称帝,名将马援曾经在公孙述手下做事。
6、这副对联是写杭州飞来峰和冷泉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相传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飞来峰,非常惊奇地说:“这是天竺国灵鹫山的小山峰,不知到是什么时候飞来这里的?”因此这个山峰得名为飞来峰。而冷泉亭则是在飞来峰下面。这个对联颇具禅味,一下子就让人记在心里。
7、这是一副钟表电的对联。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的流逝,钟表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8、北京颐和园月波楼上的对联。小路的两边的幽竹十分茂盛,竹丛的影铺满地,窗纱半卷着 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纱。
9、根据《尧山堂外纪》的记载,一个太学生因为在客店的墙壁上看到了一个句子,恰好是天然下联,赶紧禀报上去,瞬间得到明成祖的赏识,当即被封官了。(千古名联)。
10、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写得很好的对联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对联吗?欢迎留言哦。
11、马援在投刘秀之前,曾把公孙述的所作所为称为井底之蛙。
12、但两人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岳飞忠心报国,主战恢复河山。而张俊却一味地“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徽钦二帝被虏后,张俊便迫不及待地“恳辞劝进”,劝说赵构登基为帝。
13、39岁的岳飞壮志未酬就含冤屈死,铸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悲痛的千古冤案。
14、意思是洞庭湖往南可以通过湘、资、沅、澧四水进入到湖南的三湘大地,去欣赏潇湘月色;往北则可以通过长江进入到长江三峡中的巫峡,来欣赏巫山十二峰,一副对联概括了方位和两地的美景。
15、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16、再审时,秀才贪图财物又惧怕皇亲势力,就出卖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学佺,听完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皆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说完就要衙役杖击秀才,秀才挨不过,终于招了是皇亲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
17、第3副对联: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18、明成祖想出上联后,发出旨意:“能对下联者,赏!”
19、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20、 蛛丝马迹---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蜘蛛丝,灶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21、对联选择了植物花飞、叶落的两个场景,表达了春去秋来两个季节的状态,仿佛一个高明的摄影师,虽然照片本身内容并没有太高端,但是因为角度选择就显得与众不同。
22、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23、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
24、而杨一清虽然年轻,但是非常机智,直接回答出了下联:“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切”字是“七”字边“刀”字,“分”字是“八”字下“刀”字。
25、对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字形于字义完美结合,有一幅对联甚是有趣,如下:
26、可以说,这个对联激励了一代代人努力上进,鼓励了无数人从灰心丧气到东山再起,堪称千古名联,让人拍案叫绝,回味再三。
27、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28、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秦桧夫妇、万俟卨3人的跪像被愤怒的百姓再次损毁后,浙江按察副使范涞再铸秦桧、王氏、万俟卨跪像,并增加了张俊的跪像。
29、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30、而后人也对这个对联进行了不少改编,放在下面供大家欣赏一下。比如说:“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再比如说:“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再比如说:“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都比较有味道,值得赞赏。
31、定西蜀,伏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卜金木五行爻卦,水里偏能用火攻。
32、这副对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中名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说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吕纯阳三过必醉”则是指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民间传说。
33、就好像一个冷门的唐代诗人,我们说他可以媲美李白杜甫,那自然他的身价就上来了。
34、曹学佺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他的私人藏书量达到上万卷,储于“汗竹斋”有《汗竹斋藏书目》。
35、(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36、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37、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38、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哦。
39、这副对联是赞美诸葛亮的名篇。上联的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家喻户晓的美谈。而下联的“一对”指的是诸葛亮为刘备指点天下的隆中对。
40、张俊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曾经风光无限,也曾和岳飞一道,在抗金前线奋勇杀敌。
41、显示了武将儒雅的本色,缅怀往事,用词造句浓丽多彩,与上联的风格截然相反,可见一个人的文风是多样化的。
42、第4副: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43、十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賦,拋散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44、(“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45、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46、据说秦桧死后,被打入18层地狱,他托道士转告王氏:“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这就是成语“东窗事发”的由来。
47、第5副:西水驿西,三塔湾前三座塔;北京城北,五台山上五层台。
48、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49、作者用短短10个字,却概括了诸葛亮一生重要的事情,赞美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赞扬了诸葛亮的千秋地位。也因此,这个对联虽然简单,却是长久流传,成为了一个千古名联。
50、这首诗情景融合,典故妙用,堪称绝妙上品。上联主要是写成都历史上的佳人柔情。
51、后来才有人对出了这个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旗鼓相当,堪称千古绝对了。
52、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明代李时珍在《本目纲目虫三》中记载:“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
53、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也。
54、上联巧妙用了一到十这10个数字,言简意赅的概括了诸葛亮忠义一生。下联则是运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西南北中,很见用心。这个对联真是令人佩服,令人拍案叫绝。
55、其后,罗汝楫又想方设法罢黜了岳飞的大批部属,还将替岳飞鸣冤的刘子羽等数名官员,全都弹劾。为秦桧迫害岳飞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秦桧赏识,“桧怒,风汝楫论罢之”。
56、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
57、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
58、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即讲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
59、千古名联自然有其好的理由。对仗工整、结构相称、平仄相协、内容相关,表现出一种登楼感怀尽望古来贤达的磅礴与大气。豪迈豁达,挥洒自如。
60、传闻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61、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搜索更多
62句千古名联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